柴进看视了叔叔一回,却出来和李逵并带来人从说知备细。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这厮好无道理!我有大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几斧,却再商量。”柴进道:“李大哥,你且息怒,没来由和他粗卤做甚么?他虽是倚势欺人,我家放着有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着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李逵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厮若还去告,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柴进笑道:“可知朱仝要和你厮并,见面不得。这里是禁城之内,如何比得你山寨里横行。”李逵道:“禁城便怎地!江州无军马,偏我不曾杀人?”柴进道:“等我看了头势,用着大哥时,那时相央。无事只在房里请坐。”
正说之间,里面侍妾慌忙来请大官人看视皇城。柴进入到里面卧榻前,只见皇城阁着两眼泪,对柴进说道:“贤侄志气轩昂,不辱祖宗。我今日被殷天锡殴死,你可看骨肉之面,亲赍书往京师拦驾告状,与我报仇。九泉之下,也感贤侄亲意。保重,保重!再不多嘱!”言罢,便放了命。柴进痛哭了一场。继室恐怕昏晕,劝住柴进道:“大官人,烦恼有日,且请商量后事。”柴进道:“誓书在我家里,不曾带得来,星夜教人去取,须用将往东京告状。叔叔尊灵,且安排棺椁盛殓,成了孝服,却再商量。”柴进教依官制备办内棺外椁,依礼铺设灵位,一门穿了重孝,大小举哀。李逵在外面听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价气。问从人,都不肯说。宅里请僧修设好事功果。
诗句:
水浒传 · 第五十二回 ·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译文:李逵在杀死殷天锡后,柴进因为保护圣旨和李逵发生了冲突。李逵对柴进说:“我这里有大斧,让他吃几斧再商量。”柴进告诉李逵:“这里和他理论不得,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着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李逵表示:“如果有条例,天下就不会乱了!”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义气、忠诚和英勇故事。
- 第五十二回:是《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一回,讲述了众多人物的故事。
- 李逵:梁山好汉之一,以勇猛善战著称。
- 柴进:梁山好汉之一,因有护持圣旨而与李逵发生冲突。
- “这厮(指殷天锡)好无道理!”:形容殷天锡的行为不合理,没有道理。
- “我有大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几斧,却再商量。”:李逵表示自己有武器,打算先教训一下对方,然后再谈。
- “条例”,即法令条文,这里指的是朝廷的规定或法律。
- “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如果可以依据这些条例行事,那么天下就不会混乱了。
- “这里是禁城之内,如何比得你山寨里横行。”:在京城里面,无法像在山中一样任意行动。
- “江州无军马,偏我不曾杀人?”:江州没有军队,但我也没有杀人。
- “贤侄志气轩昂,不辱祖宗。我今日被殷天锡殴死…”:柴进称赞自己的侄子(侄女婿)有志气,不辱没了祖宗。今天他被殷天锡殴打而死…
- “亲赍书往京师拦驾告状”:亲自带着信件去京城请求皇帝阻止这个事件。
- “九泉之下,也感贤侄亲意。”:如果在阴间,也会感激你的心意。
- “誓书在我家里,不曾带得来,星夜教人去取,须用将往东京告状。”:誓书在家里,没有带过来,今晚派人回去取,必须带到东京去告状。
- “叔叔尊灵,且安排棺椁盛殓,成了孝服,却再商量。”:叔叔已去世,现在需要为他准备棺材和丧服,之后再商量其他事情。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梁山好汉李逵和柴进之间发生的冲突。李逵为了保护家族荣誉,决定采取行动,而柴进则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诗中展现了李逵的勇敢和豪迈,以及柴进的智慧和谋略。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行为的评价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