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双斧白如霜,劈倒真人命已亡。

料得精魂归碧落,一心暗地喜非常。

且说李逵笑道:“只好撒开!”径取路出了观门,飞也似奔下山来。到得公孙胜家里,闪入来,闭上了门,净室里听戴宗时,兀自未觉。李逵依然原又去睡了。直到天明,公孙胜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公孙胜问道:“真人何在?”道童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李逵暗暗想道:“昨夜莫非是错杀了?”罗真人便道:“汝等三人又来何干?”戴宗道:“特来哀告我师慈悲,救取众人免难。”罗真人道:“这黑大汉是谁?”戴宗答道:“是小可义弟,姓李名逵。”真人笑道:“本待不教公孙胜去,看他的面上,教他去走一遭。”戴宗拜谢。李逵自暗暗寻思道:“那厮知道我要杀他,却又鸟说!”

诗句

1 水浒传 · 第五十三回 ·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1. 李逵双斧白如霜,劈倒真人命已亡。
  2. 料得精魂归碧落,一心暗地喜非常。
  3. 且说李逵笑道:“只好撒开!”径取路出了观门,飞也似奔下山来。
  4. 到得公孙胜家里,闪入来,闭上了门,净室里听戴宗时,兀自未觉。
  5. 李逵依然原又去睡了。直到天明,公孙胜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
  6. 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
  7. 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
  8. 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
  9. 公孙胜问道:“真人何在?”道童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
  10. 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
  11. 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12. 李逵暗暗想道:“昨夜莫非是错杀了?”
  13. 罗真人便道:“汝等三人又来何干?”
  14. 戴宗道:“特来哀告我师慈悲,救取众人免难。”
  15. 罗真人道:“这黑大汉是谁?”戴宗答道:“是小可义弟,姓李名逵。”
  16. 真人笑道:“本待不教公孙胜去,看他的面上,教他去走一遭。”
  17. 戴宗拜谢。李逵自暗暗寻思道:“那厮知道我要杀他,却又鸟说!”

译文

  1.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戴宗智慧地取得公孙胜,李逵用斧头劈死了罗真人。
  2. 李逵举起双斧,就像冬天的霜一样明亮,砍倒了真人,那人已经死了。
  3. 我猜想那个人的灵魂应该回到了天上,内心暗喜,非常高兴。
  4. 再说李逵笑着说:“只能散了吧!”直接取路离开了观门,像飞一样的下山了。到了公孙胜的家,悄悄溜进了屋子,关上了门,在净室里偷听戴宗的话,还没有发现。李逵又去睡了。等到天亮,公孙胜起来准备早饭,招待两个人吃。戴宗说:“请先生一起引导我们三个人上山,向真人请求。”李逵听到了这话,心里暗暗地冷笑。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路,再上了山。进入紫虚观里的松鹤轩中,看见两个童子。公孙胜问道:“真人在哪里?”童子回答说:“真人正在云床上修养。”李逵听到后,吓了一跳,把舌头伸出来半天收不回去。三个掀开帘子进去看,只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央。李逵暗暗想道:“昨晚不是错杀了人吗?”罗真人说:“你们三个人又来干什么?”戴宗说:“特地来请求我师傅慈悲,救出大家免于灾难。”罗真人说:“这个黑色的壮汉是谁?”戴宗说:“这是我的朋友李逵。”真人笑道:“本来打算不让公孙胜去,看他的面子,让他去吧一趟。”戴宗拜谢。李逵在心里暗自思索:“那个家伙知道我要杀他,却说这么轻松的话!”

注释

  1. 这首诗描述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戴宗和李逵为了救出被困的众人,前往紫虚观求助。
  2. “双斧”指的是李逵使用的大斧头,象征着他的武力。“白如霜”形容李逵挥舞双斧时的气势如同冬天的霜一般清冽、锐利。
  3. “真人”是指罗真人,一位道教仙人,这里指代罗真人的弟子们。
  4. “料得精魂归碧落”意味着李逵认为对方的灵魂可能已经升入了天堂。”碧落”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天空或者仙境。
  5. “一心暗地喜非常”表达了李逵内心的欢喜与惊讶。”暗地”表示李逵没有表露自己的感情。
  6. “但说”表示随后会说出接下来的内容。
  7. “撒开”意味着快速离开现场。
  8. “紫虚观里松鹤轩中”指的是紫虚观中的一个房间,松鹤轩是观内的一处建筑。
  9. “两个童子”指的是公孙胜家里的两个年轻的道士。
  10. “问”表示询问。
  11. “真人何在?”表示询问罗真人在哪里。
  12. “养性”意为修炼、修习道法。
  13. “吃了一惊”意味着李逵被吓到了。
  14. “把舌头伸出来”形象描述了李逵惊讶的表情。
  15. “拜谢”表示戴宗对罗真人表示感谢。
  16. “义弟”是对朋友的爱称。
  17. “鸟说”在这里是一种俏皮的说法,意指说话轻浮无礼。
  18. “原旧路”指的是他们之前来过的路。
  19. “紫虚观里松鹤轩中”再次提到紫虚观里的松鹤轩。
  20. “两个童子”指的是公孙胜家里的两个年轻的道士。
  21. “真人何在?”再次询问罗真人在哪里。
  22. “道童”指的是跟随道士行走的童子。
  23. “中间”表明罗真人就在那里。
  24. “昨夜”指的是前一夜。
  25. “错杀了”表示误伤或误会。
  26. “慈悲”指菩萨的怜悯之心。
  27. “哀告”意为恳求、哀告。
  28. “乞援”意为请求援手。
  29. “上山恳告真人”意味着带着请求来到山上请求罗真人帮助。
  30. “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表明李逵对戴宗请求的态度。
  31. “乌说”是李逵对戴宗请求的回答,意思是说得很轻率、不认真。
  32. “三个依原旧路”指的是戴宗、李逵和公孙胜按照之前的路线返回。”原旧路”指的是他们之前去过的路。
  33. “上山”意味着再次回到山上去。
  34. “紫虚观里”指的是紫虚观内的一个区域,松鹤轩是其中的一部分。
  35. “两个童子”再次指代公孙胜家的两个年轻道士。
  36. “云床”在道教中是修行者休息的地方,通常有云雾缭绕的景象。
  37. “坐云床上养性”描绘了罗真人的宁静修炼状态。
  38. “李逵”指代李逵本人。
  39. “料得精魂”是李逵的内心想法。
  40. “暗中”表明李逵并未公开表达自己的喜悦。
  41. “果然”表示事情的发展符合预期。
  42. “碧落”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天空或者仙境。
  43. “心生暗喜”表示李逵内心的欣喜和满意。
  44. “且说”表示接下来的叙述即将发生。
  45. “笑”表示李逵对戴宗请求的反应,是一种轻松的嘲笑。
  46. “撒开”意味着快速离开现场。
  47. “直取路下山”指的是迅速离开山并下山的行动。
  48. “到得公孙胜家里”表明李逵到达公孙胜的住所。
  49. “闪入来”形容李逵悄悄地接近公孙胜家的门。
  50. “阖了门”意味着紧闭的门。
  51. “净室”指的是一个清净的房间。
  52. “相待两个吃”指等待两人一起进食。
  53. “戴宗”指代戴宗本人。
  54. “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意味着戴宗再次请求罗真人带领他们一同去求情。
  55. “三个依原旧路”指的是戴宗、李逵和公孙胜按照之前的路线返回。
  56. “再上山来”表明他们再一次返回山上。
  57. “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指他们进入了紫虚观内的松鹤轩。
  58. “两童子”再次指代公孙胜家的两个年轻道士。
  59. “云床上”指罗真人所在的高台或座位上,周围可能有云雾缭绕。
  60. “坐云床上中间”描绘了罗真人在云床上的位置。
  61. “料得精魂已归碧落”是李逵的内心想法,认为对方的灵魂已经回到了天堂。
  62. “暗暗地喜非常“表示李逵心中的喜悦和满意。
  63. “且说李逵笑道”表明接下来的讲述是李逵所讲的话。
  64. “撒开”意味着快速离开现场。
  65. “径取路出了观门”表示李逵立即离开了公孙胜家。
  66. “飞也似奔下山来”描绘了李逵迅速下山的动作。
    6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