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路无话。到得本州,呼延灼便道:“韩滔、彭玘各往陈、颍二州,起军前来汝宁会合。”不勾半月之上,三路兵马都已完足。呼延灼便把京师关到衣甲盔刀,旗枪鞍马,并打造连环铁铠军器等物,分俵三军已了,伺候出军。高太尉差到殿帅府两员军官,前来点视。犒赏三军已罢,呼延灼摆布三路兵马出城。端的是:

鞍上人披铁铠,坐下马带铜铃。旌旗红展一天霞,刀剑白铺千里雪。弓弯鹊画,飞鱼袋半露龙梢;箭插雕翎,狮子壶紧拴豹尾。人顶深盔垂护项,微漏双睛;马披重甲带朱缨,单悬四足。开路人兵,齐担大斧;合后军将,尽拈长枪。惯战儿郎,个个英雄如子路;能征士卒,人人斗胆似姜维。数千甲马离州城,三个将军来水泊。

当下起军,摆布兵马出城。前军开路韩滔,中军主将呼延灼,后军催督彭玘,马步三军人等,浩浩杀奔梁山泊来。

水浒传 · 第五十五回 ·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在《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中,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描述。在这一回中,高太尉命令韩滔和彭玘分别前往陈州、颍州两州,并从京师调集军队,准备与呼延灼的部队在汝宁会合。

诗句释义:

  1. “于路无话。到得本州,呼延灼便道:‘韩滔、彭玘各往陈、颍二州,起军前来汝宁会合。’”
  • “于路无话”表示在路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 “到得本州”指的是到达汝宁(今河南省汝南县)。
  • “呼延灼说”是指呼延灼对韩滔和彭玘下达的命令。
  • “韩滔、彭玘各往陈、颍二州”说明韩滔和彭玘分别前往陈州和颍州,开始集结兵力。
  • “起军前来汝宁会合”表明他们要带着军队来到汝宁与呼延灼会合。

译文:
在通往汝宁的路上,我们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到达汝宁之后,呼延灼宣布:“韩滔和彭玘将分别前往陈州和颍州,并从京城调来军队,与我会合。”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且提供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下是逐句注释:

  • “于路无话” - 路上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 “到得本州” - 我们到达了汝宁。
  • “呼延灼便道” - 呼延灼发表了他的命令。
  • “韩滔、彭玘各往陈、颍二州” - 韩滔和彭玘分别前往陈州和颍州。
  • “起军前来汝宁会合” - 带领军队前来与我们会合。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呼延灼如何部署军事力量,以及他的将领们是如何响应这个命令的。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战略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呼延灼作为一个指挥官的精明和果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组织和调动能力,体现了《水浒传》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反抗斗争的小说,同时也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形象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