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秦明、韩滔两个斗到二十余合,韩滔力怯,只待要走。背后中军主将呼延灼已到,见韩滔战秦明不下,便从中军舞起双鞭,纵坐下那匹御赐踢雪乌骓,咆哮嘶喊,来到阵前。秦明见了,欲待来战呼延灼,第二拨豹子头林冲已到阵前,便叫:“秦统制少歇,看我战三百合却理会!”林冲挺起蛇矛,直奔呼延灼。秦明自把军马从左边踅向山坡后去。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鞭去花一团,鞭去枪来锦一簇。两个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第三拨小李广花荣军到,阵门下大叫道:“林将军少歇,看我擒捉这厮!”林冲拨转马便走。呼延灼因见林冲武艺高强,也回本阵。林冲自把本部军马一转,转过山坡后去,让花荣挺枪出马。呼延灼后军也到,天目将彭玘便来出马。怎见得彭玘英雄?有八句诗为证:

”`


诗句: 幼辞父母去乡邦,铁马金戈入战场。截发为绳穿断甲,扯旗作带裹金疮。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铜愁见鬓如霜。

译文: 我从小就离开家乡,投身于战场上。我用铁链子绑住头发来穿透护甲,用布条绑住旗帜来包扎伤口。在漫长的战斗中,我习惯了用敌人的心脏来填饱肚子,口渴时也曾喝过敌人的鲜血。如今四海升平,我没有机会再为国家效力,只能看着岁月在鬓角留下了霜白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武将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和平的渴望。诗中的“截发为绳穿断甲”和“扯旗作带裹金疮”等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战斗的艰辛和战士的痛苦。而“腹饥惯把人心食”则揭示了战争中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生命的轻视。

诗人借这些描写,不仅是在表达对过去战争的回忆和对和平的向往,更是在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通过对这位武将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读者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武将的赞美,也是对整个战争时代的反思和批判。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对人性的影响,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之作。


幼辞父母去乡邦,铁马金戈入战场。截发为绳穿断甲,扯旗作带裹金疮。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铜愁见鬓如霜。

解析:

  • 幼辞父母去乡邦,铁马金戈入战场。:描述了这位武将从小离开家乡,投身到战场中的情境。铁马金戈代表了他军人的身份和职责,战场则是他展示英勇的地方。这里的“幼辞父母”体现了他对家庭的不舍和对责任的追求。
  • 截发为绳穿断甲,扯旗作带裹金疮。:进一步描绘了他在战场上的生活状态。用绳子穿甲、扎旗带,这些都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装备和战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他的勇猛,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他在战场上的生存状态。长期的征战使他习惯于吃人肉和喝敌人的血,这不仅说明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他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 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铜愁见鬓如霜。:最后这句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尽管他有着卓越的武艺和英勇的战斗经验,但战争让他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在战场上与岁月抗争。这里的“青铜愁见鬓如霜”形象地描绘了他因战争而过早衰老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武将在战争中的成长、挣扎和无奈。它不仅是对一个军人的赞美,也是对战争残酷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