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

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当下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且说凌振把应有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次见先锋韩滔,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险峻去处,安排三等炮石攻打。第一是风火炮,第二是金轮炮,第三是子母炮。先令军健振起炮架,直去水边竖起,准备放炮。

却说宋江正在鸭嘴滩上小寨内,和军师吴学究商议破阵之法,无计可施。有探细人来报道:“东京新差一个炮手,唤做轰天雷凌振,即目在于水边竖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炮,攻打寨栅。”吴学究道:“这个不妨。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宛子城离水又远,纵有飞天火炮,如何能勾打得到城边?且弃了鸭嘴滩小寨,看他怎地设法施放,却做商议。”

诗句

第一句

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

  • 解释:火炮落下时,城墙被炸得粉碎;烟雾散去之后,鬼怪都感到忧愁。
  • 关键词:火炮、城郭、烟云、鬼神

第二句

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 解释:轰天雷起,疾驰的风炮开始轰鸣;凌振的名字传遍了四百个州。
  • 关键词:轰天雷、驰风炮、凌振

第三句

当下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 解释:当时凌振前来参见高太尉,并被授予行军统领官文凭,随后收拾了鞍马和军用器具准备出发。
  • 关键词:凌振、高太尉、行军统领官文凭、鞍马、军器

第四句

且说凌振把应有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

  • 解释:接下来,凌振将所需的烟火火药料装入车中,制作好的各式火炮、炮石和炮架也一并装载。他带上了随身的盔甲、刀具和行李等物品,带领了三十到四十个士兵,离开了东京,前往梁山泊。
  • 关键词:烟火药料、诸色火炮、炮石、炮架、行李、军汉

译文与注释

  1. 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
  • 当火炮落下时,城墙被震碎,烟雾消散后,鬼怪们都感到忧心。
  1. 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 轰天雷起时,疾驰的风炮开始轰鸣;凌振的名声传遍了四百个州。
  1. 当下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 这时凌振前去参见高太尉,并被授予行军统领官的文凭,随后整理好了鞍马和军用器具准备出发。
  1. 且说凌振把应有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
  • 然后,凌振将需要使用的烟火火药料装进车里,制作好的各式火炮、炮石和炮架也一同装上车。他带着随身的盔甲、刀具和行李以及三十多名至四十名士兵,离开了东京,前往梁山泊。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凌振作为炮手在东京(现北京)与梁山泊之间的行动。诗中描绘了他的准备工作,以及他如何从东京出发前往梁山泊。通过使用“火炮”、“烟尘”、“鬼神愁”等形象化的词汇,诗人生动地传达了炮火连天、烟尘滚滚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担忧。此外,诗中提及的“轰天雷起”、“风火炮”等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文本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火炮技术的应用及其威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