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宋江问青州一节,胜败如何。杨志道:“自从孔亮去了,前后也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吴学究笑道:“此人不可力敌,可用智擒。”宋江道:“用何智可获此人?”吴学究道;“只除如此如此。”宋江大喜道:“此计大妙!”当日分拨了人马,次早起军,前到青州城下,四面尽着军马围住,擂鼓摇旗,呐喊搦战。城里慕容知府见报,慌忙教请呼延灼商议:“今次群贼又去报知梁山泊宋江到来,似此如之奈何?”呼延灼道:“恩相放心。群贼到来,先失地利。这厮们只好在水泊里张狂,今却擅离巢穴,一个来,捉一个,那厮们如何施展得?请知府上城看呼延灼厮杀。”
呼延灼连忙披挂衣甲上马,叫开城门,放下吊桥,引了一千人马,近城摆开。宋江阵中一将出马。那人手搦狼牙棍,厉声高骂知府:“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慕容知府认得秦明,便骂道:“你这厮是朝廷命官,国家不曾负你,缘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时,碎尸万段!可先下手拿这贼!”呼延灼听了,舞起双鞭,纵马直取秦明。秦明也出马,舞动狼牙大棍来迎呼延灼。二将交马,正是对手。有《西江月》为证: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次日,宋江问青州一节,胜败如何。杨志道:“自从孔亮去了,前后也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吴学究笑道:“此人不可力敌,可用智擒。”宋江道:“用何智可获此人?”吴学究道;“只除如此如此。”宋江大喜道:“此计大妙!”当日分拨了人马,次早起军,前到青州城下,四面尽着军马围住,擂鼓摇旗,呐喊搦战。城里慕容知府见报,慌忙教请呼延灼商议:“今次群贼又去报知梁山泊宋江到来,似此如之奈何?”呼延灼道:“恩相放心。群贼到来,先失地利。这厮们只好在水泊里张狂,今却擅离巢穴,一个来,捉一个,那厮们如何施展得?请知府上城看呼延灼厮杀。”
呼延灼连忙披挂衣甲上马,叫开城门,放下吊桥,引了一千人马,近城摆开。宋江阵中一将出马。那人手搦狼牙棍,厉声高骂知府:“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慕容知府认得秦明,便骂道:“你这厮是朝廷命官,国家不曾负你,缘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时,碎尸万段!可先下手拿这贼!”呼延灼听了,舞起双鞭,纵马直取秦明。秦明也出马,舞动狼牙大棍来迎呼延灼。二将交马,正是对手。有《西江月》为证:
你可以通过
译文
次日,宋江问青州一节,胜败如何。杨志道:“自从孔亮去了,前后也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吴学究笑道:“此人不可力敌,可用智擒。”宋江道:“用何智可获此人?”吴学究道:“只除如此如此。”宋江大喜道:“此计大妙!”当日分拨了人马,次早起军,前到青州城下,四面尽着军马围住,擂鼓摇旗,呐喊搦战。城里慕容知府见报,慌忙教请呼延灼商议:“今次群贼又去报知梁山泊宋江到来,似此如之奈何?”呼延灼道:“恩相放心。群贼到来,先失地利。这厮们只好在水泊里张狂,今却擅离巢穴,一个来,捉一个,那厮们如何施展得?请知府上城看呼延灼厮杀。”
呼延灼连忙披挂衣甲上马,叫开城门,放下吊桥,引了一千人马,近城摆开。宋江阵中一将出马。那人手搦狼牙棍,厉声高骂知府:“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慕容知府认得秦明,便骂道:“你这厮是朝廷命官,国家不曾负你,缘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时,碎尸万段!可先下手拿这贼!”呼延灼听了,舞起双鞭,纵马直取秦明。秦明也出马,舞动狼牙大棍来迎呼延灼。二将交马,正是对手。
注释
- “孔亮去了”:指先前的孔亮已不在青州城内,因此呼延灼成为唯一可以对抗宋江的人。
- “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呼延灼被看作是青州的主力,无人能敌。
- “宋江大喜”:宋江对这一计策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能够成功制服呼延灼。
- “此计大妙!”:表示这个计策非常有效,值得称赞。
- “宋江问道”:宋江询问青州的情况以及胜利的可能性。
- “杨志道”:杨志回答宋江的问题。
- “各无输赢”:说明之前的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暂时没有胜负。
- “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突出呼延灼在青州的重要性和能力。
- “吴学究笑道”:吴用来嘲笑呼延灼的实力不足以正面对抗,暗示需要智取。
- “宋江道”:宋江询问如何使用智慧战胜呼延灼。
- “只除如此如此”:吴用来出一个具体的计谋。
- “宋江大喜道”:表示对计策的认可和满意。
- “此计大妙!”:强调这个计策的高明与必要性。
- “次日起”:表示第二天的行动。
- “四面尽着军马围住”:形容青州城的防守严密。
- “擂鼓摇旗”:描述战斗前的紧张气氛和准备状态。
- “慕容知府见报”:指慕容知府接到来自外界的信息或压力。
- “群贼又去报知梁山泊宋江到来”:说明宋江的到来是一次新的挑战或威胁。
- “似此如之奈何?”:表达慕容知府面对新情况的困惑和无奈。
- “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呼延灼安慰慕容知府,表现出他的自信和力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宋江和呼延灼之间的对话和策略布局,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诗中使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英勇表现。例如,“鸣金收军”一词不仅描述了战斗中的突然停止,而且隐含了策略调整和战术转换的意味,显示了作者对战争细节的独特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