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呼延灼回到歇处,卸了衣甲暂歇。天色未明,只听的军校来报道:“城北门外土坡上有三骑私自在那里看城。中间一个穿红袍骑白马的;两边两个,只认得右边的是小李广花荣,左边那个道装打扮。”呼延灼道:“那个穿红的眼见是宋江了,道装的必是军师吴用。你们且休惊动了他。便点一百马军,跟我捉这三个。”呼延灼连忙披挂上马,提了双鞭,带领一百余骑马军,悄悄地开了北门,放下吊桥,引军赶上坡来。宋江、吴用、花荣三个只顾呆了脸看城。呼延灼拍马上坡,三个勒转马头,慢地走去。呼延灼奋力赶到前面几株枯树边厢,宋江、吴用、花荣三个齐齐的勒住马。呼延灼方才赶到枯树边,只听得呐声喊,呼延灼正踏着陷坑,人马都跌将下坑去了。两边走出五六十个挠钩手,先把呼延灼钩将起来,绑缚了拿去,后面牵着那匹马。这许多赶来的马军,却被花荣拈弓搭箭,射倒当头五七个,后面的勒转马,一哄都走了。
水浒传 · 第五十八回 ·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这首诗描述了呼延灼带领的一百多匹马军在北门埋伏,打算捉拿宋江、吴用和花荣三人。当宋江等人看城时,呼延灼拍马冲上土坡,与他们相遇。在战斗中,呼延灼被花荣射倒,其余人马逃走。
译文:
呼延灼带领着一百多匹马军在城北门外埋伏,准备捉拿宋江、吴用和花荣三人。
只听的军校来报道:“城北门外土坡上有三骑私自在那里看城。中间一个穿红袍骑白马的;两边两个,只认得右边的是小李广花荣,左边那个道装打扮。”
呼延灼道:“那个穿红的眼见是宋江了,道装的必是军师吴用。你们且休惊动了他。便点一百马军,跟我捉这三个。”
呼延灼连忙披挂上马,提了双鞭,带领一百余匹马军,悄悄地开了北门,放下吊桥,引军赶上坡来。
宋江、吴用、花荣三个只顾呆看城。呼延灼拍马上坡,三个勒转马头,慢慢走去。
呼延灼奋力赶到前面几株枯树边厢,宋江、吴用、花荣三个齐齐的勒住马。呼延灼方才赶到枯树边,只听得呐声喊,呼延灼正踏着陷坑,人马都跌将下坑去了。
两边走出五六十个挠钩手,先把呼延灼钩将起来,绑缚了拿去,后面牵着那匹马。这许多赶来的马军,却被花荣拈弓搭箭,射倒当头五七个,后面的勒转马,一哄都走了。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呼延灼率领的一百名骑兵在城北门外埋伏,意图捕捉宋江、吴用和花荣三人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展现了呼延灼的勇猛和智谋,同时也展示了宋江等人的智慧和警觉性。此外,诗中的“呐声喊”、“踏着陷坑”等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气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明了,富有节奏感,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