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平明,引领五千人马,向曾头市口平川旷野之地,列成阵势,擂鼓呐喊。曾头市上炮声响处,大队人马出来,一字儿摆着七个好汉:中间便是都教师史文恭,上首副教师苏定,下首便是曾家长子曾涂,左边曾参、曾魁,右边曾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挂。教师史文恭弯弓插箭,坐下那匹却是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曾涂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寇,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你们趁早纳降,再有商议。”晁盖听了大怒,挺枪出马,直奔曾涂。众将怕晁盖有失,一发掩杀过去,两军混战。曾家军马一步步退入村里。林冲、呼延灼紧护定晁盖,东西赶杀。林冲见路途不好,急退回来收兵。看得两边各皆折了些人马。晁盖回到寨中,心中甚忧。众将劝道:“哥哥且宽心,休得愁闷,有伤贵体。往常宋公明哥哥出军,亦曾失利,好歹得胜回寨。今日混战,各折了些军马,又不曾输了与他,何须忧闷!”晁盖只是郁郁不乐,在寨内一连了三日,每日搦战,曾头市上并不曾见一个。

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为背景,通过宋江等108位好汉的聚义、起义和失败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本诗选自第六十一回,描述了公孙胜在芒砀山降服妖怪的故事,以及晁天王曾头市被敌人攻击的情景。

水浒传 · 第六十回 ·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公孙胜(Gōngsù Shèng),字远之,道号玄阳子,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公孙胜以其高深的法术和正义感著称,曾在梁山泊中担任军师,协助宋江等人领导农民起义。本回中的公孙胜,在芒砀山降服了一位妖怪,保护了当地的百姓免受其害。同时,晁天王曾头市也遭到了敌人的攻击,晁盖亲自率军迎战,但最终不敌。

次日平明,引领五千人马,向曾头市口平川旷野之地,列成阵势,擂鼓呐喊。曾头市上炮声响处,大队人马出来,一字儿摆着七个好汉:中间便是都教师史文恭,上首副教师苏定,下首便是曾家长子曾涂,左边曾参、曾魁,右边曾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挂。教师史文恭弯弓插箭,坐下那匹却是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曾涂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寇,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你们趁早纳降,再有商议。”晁盖听了大怒,挺枪出马,直奔曾涂。众将怕晁盖有失,一发掩杀过去,两军混战。曾家军马一步步退入村里。林冲、呼延灼紧护定晁盖,东西赶杀。林冲见路途不好,急退回来收兵。看得两边各皆折了些人马。晁盖回到寨中,心中甚忧。众将劝道:“哥哥且宽心,休得愁闷,有伤贵体。往常宋公明哥哥出军,亦曾失利,好歹得胜回寨。今日混战,各折了些军马,又不曾输了与他,何须忧闷!”晁盖只是郁郁不乐,在寨内一连了三日,每日搦战,曾头市上并不曾见一个。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梁山好汉们面对强大敌人时的英勇抵抗和无奈处境。公孙胜和晁天王曾头市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残酷和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诗歌中的“芒砀山降魔”和“曾头市中箭”两个场景,既展现了个人英雄的勇气和力量,也表现了战争的无情和悲剧性。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述和诗词形式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