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晁盖领着五千人马二十个头领来到曾头市相近,对面下了寨栅。次日,先引众头领上马去看曾头市。众多好汉立马看时,果然这曾头市是个险隘去处。但见:
周回一遭野水,四围三面高岗。堑边河港似蛇盘,濠下柳林如雨密。凭高远望绿阴浓,不见人家;附近潜窥青影乱,深藏寨栅。村中壮汉,出来的勇似金刚;田野小儿,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轮棍棒,妇人惯使刀枪。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尽人强马壮。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子父兵。
晁盖与众头领正看之间,只见柳林中飞出一彪人马来,约有七八百人。当先一个好汉,戴熟铜盔,披连环甲,使一条点钢枪,骑着匹冲阵马,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声喝道:“你等是梁山泊反国草寇,我正要来拿你解官请赏,原来天赐其便!如何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晁盖大怒,回头一观,早有一将出马去战曾魁。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两个交马,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曾魁斗到二十合之后,料道斗林冲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勒住马不赶。晁盖领转军马回寨,商议打曾头市之策。林冲道:“来日直去市口搦战,就看虚实如何,再作商议。”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领导梁山好汉的故事为背景。
- 公孙胜:本名公孙悟,字辅之,东汉末年著名道士,有降妖伏魔的本事。
- 芒砀山:地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 晁天王:指晁盖,绰号“托塔天王”,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
- 曾头市: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是梁山泊附近的一个市镇。
- 寨栅: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木桩、石块等搭建而成。
- 野水:四周都是水域。
- 高岗:地势较高的土地。
- 壕(háo):护城河。
- 柳林:树木丛生之地。
- 金刚:佛教术语,指能断一切烦恼,具足无量神通智慧,坚不可摧的大力神。
- 鬼子:这里指的是乡村的普通居民。
- 铁壁铜墙:形容非常坚固的城墙或壁垒。
- 哥儿将:兄弟般的将领。
- 子父兵:子女和父亲一样的战士。
【译文】
公孙胜在芒砀山降下魔怪,晁盖率领着五千人马和二十位头领来到曾头市附近扎营。第二天,他带领众头领上马去看曾头市。众多好汉骑马一看,果然曾头市是个险要的地方。周围环水,四面高墙,堑壕河流密布,濠沟柳林如雨密集。站在高处可以看见绿荫浓密,看不见人家;靠近时则可以窥见青影乱飞,深藏着的寨栅。村中的壮汉出来的时候英勇如同金刚;田野中的小孩出生后便如同小怪物。僧人能够轮动棍棒,妇女擅长使刀枪。真是铁壁铜墙般的坚固防御,人人都是强马壮力。交战的都是兄弟般的将领,上阵的都是父子般的勇士。晁盖与众头领正在观看的时候,只见柳林中飞出一彪人马约有七八百人。当先的一个好汉戴着熟铜盔,身披连环甲,手中持着点钢枪,骑着冲阵马,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他曾向晁盖高声喝道:“你们是梁山泊反叛朝廷的草寇,我正要来捉拿你们解送到官府请赏。没想到竟然天赐其便!为何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晁盖大怒,转头一看,早有一员战将出马迎战曾魁。那将领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两人交手三十多回合,胜负未分。曾魁斗到第二十回合之后,估计斗不过林冲,便抽枪回马,奔向柳林深处。林冲勒住马不追。晁盖带领兵马转回军营,商议如何攻打曾头市的策略。林冲说:“明天直攻到市口,挑战敌军,看他们的虚实再作计议。”
【赏析】
此诗描绘了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前往曾头市途中的情景。首先描述了晁盖及其手下的勇猛和敌人的坚固防御,以及双方的激烈战斗。通过这段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梁山好汉们的决心。诗中提到的战斗场面生动,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紧张和残酷。最后,诗以对梁山好汉未来行动的展望结束,表达了他们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未来战斗的期待。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绘,展示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