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长唤做险道神,此是青州郁保四。

郁保四道:“小人认得董平,情愿赍书去下。”又见部下转过一人,瘦小身材,叫道:“我帮他去。”那人是谁?有诗为证:

蚱蜢头尖光眼目,鹭鹚瘦腿全无肉。

路遥行走疾如飞,扬子江边王定六。

这两个便道:“我们不曾与山寨中出得些气力,今情愿去走一遭。”宋江大喜,随即写了战书与郁保四、王定六两个去下。书上只说借粮一事。

且说东平府程太守,闻知宋江起军马到了安山镇住扎,便请本州兵马都监双枪将董平商议军情重事。正坐间,门人报道:“宋江差人下战书。”程太守教唤至。郁保四、王定六当府厮见了,将书呈上。程万里看罢来书,对董都监说道:“要借本府钱粮,此事如何?”董平听了大怒,叫推出去即便斩首。程太守谏道:“不可!自古两国争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只将二人各打二十讯棍,发回原寨,看他如何?”董平怒气未息,喝把郁保四、王定六一索捆翻,打得皮开肉绽,推出城去。两个回到大寨,哭告宋江说:“董平那厮无理,好生眇视大寨!”

诗句

身长唤做险道神,此是青州郁保四。

  • 翻译:他的名字叫赵能,是青州的董平。
  • 注释:这里“身长”指的是身材高大,“唤做”是指被人们称呼为,“险道神”则是指他在山贼中很有威望。

译文

他的名字叫赵能,是青州的董平。

赏析

身长唤做险道神,此是青州郁保四。

这句话描述了人物的基本特征和来历,通过“身长唤做险道神”展示了赵能的高大威猛形象,而“此是青州郁保四”则说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是青州的董平。这种写法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还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诗句

郁保四道:“小人认得董平,情愿赍书去下。”又见部下转过一人,瘦小身材,叫道:“我帮他去。”那人是谁?有诗为证:

  • 翻译:郁保四回答道:“我认识董平,我愿意带着书信前去通报。”接着他又看见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喊道:“我可以帮你去。”那个人是谁?
  • 注释:这里的“赍书”,意为携带书信;“下”,即通报或传递信息的意思。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郁保四的智慧与机智,他不仅能认出董平,而且还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智慧来帮助他人。同时,这也体现了人物间的信任和默契,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成功的。

诗句

蚱蜢头尖光眼目,鹭鹚瘦腿全无肉。

  • 翻译:这个人的头部尖锐,眼睛明亮;腿部瘦弱,没有多少肉。
  • 注释:这里用“蚱蜢头尖光眼目”来形容一个人的头部特征;“鹭鸶瘦腿全无肉”则形容了一个人的腿部情况。

译文

这个人的头部尖锐,眼睛明亮;腿部瘦弱,没有多少肉。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动的形象。通过比喻和形容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特征和气质。

诗句

路遥行走疾如飞,扬子江边王定六。

  • 翻译:李逵行动迅速如同在飞翔。扬子江边有个叫王定六的人。
  • 注释:这里“行”通“形”,“扬子江”是中国东部的大河之一,流经扬州。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李逵的行动速度之快,就如同在空中飞翔一般,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同时,也引出了下一个人物——王定六。

诗句

这两个便道:“我们不曾与山寨中出得些气力,今情愿去走一遭。”宋江大喜,随即写了战书与郁保四、王定六两个去下。书上只说借粮一事。

  • 翻译:这两个人回答说:“我们没在梁山泊上做过什么大贡献,现在愿意去一趟。”宋江很高兴,立即写好战书交给郁保四和王定六。战书上只提到借粮的事情。

译文

这两个人回答说:“我们没在梁山泊上做过什么大贡献,现在愿意去一趟。”宋江很高兴,立即写好战书交给郁保四和王定六。战书上只提到借粮的事情。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的战略思维。他们没有直接挑战或攻击梁山泊,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间接的策略——通过请求借用粮食来实现某种目的。这种方式既显示了他们的谨慎,又可能表明他们对梁山泊的尊重或畏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