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张清阵内门旗影里,右边闪出这个中箭虎丁得孙。亦有诗为证:
虎骑奔波出阵门,双腮连项露疤痕。
到处人称中箭虎,手搦飞叉丁得孙。
三骑马来到阵前。张清手指宋江骂道:“水洼草贼,愿决一阵!”宋江问道:“谁可去战张清?”傍边恼犯这个英雄,忿怒跃马,手舞钩镰枪,出到阵前。宋江看时,乃是金枪手徐宁。宋江暗喜,便道:“此人正是对手!”徐宁飞马直取张清,两马相交,双枪并举。斗不到五合,张清便走,徐宁去赶。张清把左手虚提长枪,右手便向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觑得徐宁面门较近,只一石子,可怜悍勇徐宁,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便来捉人。宋江阵上人多,早有吕方、郭盛,两骑马,两枝戟,救回本阵。宋江等大惊,尽皆失色。再问:“那个头领接着厮杀?”宋江言未尽,马后一将飞出。看时,却是锦毛虎燕顺。宋江却待阻当,那骑马已自去了。燕顺接住张清,斗无数合,遮拦不住,拨回马便走。张清望后赶来,手取石子,看燕顺后心一掷,打在镗甲护镜上,铮然有声,伏鞍而走。宋江阵上一人大叫:“匹夫何足惧哉!”拍马提槊飞出阵去。宋江看时,乃是百胜将韩滔,不打话便战张清。两马方交,喊声大举。韩滔要在宋江面前显能,抖擞精神,大战张清。不到十合,张清便走。韩滔疑他飞石打来,不去追赶。张清回头不见赶来,翻身勒马便转。韩滔却待挺槊来迎,被张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韩滔鼻凹里打中。只见鲜血迸流,逃回本阵。彭玘见了大怒,“量这等小辈,何足惧哉!”不等宋公明将令,手舞三尖两刃刀,飞马直取张清。两个未曾交马,被张清暗藏石子在手,手起,正中彭玘面额,丢了三尖两刃刀,奔马回阵。
这首诗描绘了《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中的战斗场景。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宋江、张清、徐宁等主要人物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最终的胜利。
逐句释义:
- 虎骑奔波出阵门,双腮连项露疤痕。
- 描述张清骑马冲出阵门,脸部有疤痕。
- 到处人称中箭虎,手搦飞叉丁得孙。
- 人们称颂他为”中箭虎”,因为他擅长使用飞叉。
- 三骑马来到阵前。张清手指宋江骂道:“水洼草贼,愿决一阵!”
- 张清指着宋江挑战。
- 宋江暗喜,便道:“此人正是对手!”
- 宋江觉得对方是他的对手。
- 徐宁飞马直取张清,两马相交,双枪并举。斗不到五合,张清便走,徐宁去赶。
- 徐宁用长枪攻击张清,两人交战不到五回合,张清逃跑,徐宁追赶。
- 张清把左手虚提长枪,右手便向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觑得徐宁面门较近,只一石子,可怜悍勇徐宁,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马。
- 张清用长枪攻击徐宁,然后用石子击中他的眉心,导致徐宁落马。
- 龚旺、丁得孙便来捉人。
- 龚旺和丁得孙试图捉拿落马的徐宁。
- 燕顺接住张清,斗无数合,遮拦不住,拨回马便走。
- 燕顺试图接住逃跑的张清并与其战斗,但无法阻止他。
- 张清望后赶来,手取石子,看燕顺后心一掷,打在镗甲护镜上,铮然有声,伏鞍而走。
- 张清追赶时,向燕顺投出石头,击中了他的护镜,导致其落马。
- 宋江阵上一人大叫:“匹夫何足惧哉!”拍马提槊飞出阵去。
- 宋江的部将韩滔勇敢地挑战张清,并击败了他。
- 韩滔要在宋江面前显能,抖擞精神,大战张清。
- 韩滔在宋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勇猛,与张清战斗。
- 不到十合,张清便走。韩滔疑他飞石打来,不去追赶。
- 在不到十回合的战斗中,张清就逃跑了。韩滔怀疑他是被石头击中,但没有追击。
- 张清回头不见赶来,翻身勒马便转。
- 张清回头没有看到追兵,转身逃跑。
- 韩滔却待挺槊来迎,被张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韩滔鼻凹里打中。只见鲜血迸流,逃回本阵。
- 韩滔试图迎战,却被张清暗中投掷的石头击中,鲜血四溅,败退回阵。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的智慧和勇气。张清的勇猛、徐宁的机智、韩滔的果断都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诗中的描写也展示了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气氛和英雄们的英勇行为。整首诗语言简练,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