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将董平见了,心中暗忖:“吾今新降宋江,若不显我些武艺,上山去必无光彩。”手提双枪,飞马出阵。张清看见,大骂董平:“我和你邻近州府,唇齿之邦,共同灭贼,正当其理。你今缘何反背朝廷?岂不自羞!”董平大怒,直取张清。两马相交,军器并举。两条枪阵上交加,四双臂环中撩乱。约斗五七合,张清拨马便走。董平道:“别人中你石子,怎近得我!”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个石子,手起处真如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董平眼明手快,拨过了石子。张清见打不着,再取第二个石子,又打将去,董平又闪过了。两个石子打不着,张清却早心慌。那马尾相衔,张清走到阵门左侧,董平望后心刺一枪来。张清一闪,镫里藏身,董平却搠了空,那条枪却搠将过来。董平的马和张清的马两厮并着。张清便撇了枪,双手把董平和枪连臂膊只一拖,却拖不动。两个搅做一块。宋江阵上索超望见,轮动大斧,便来解救。对阵龚旺、丁得孙两骑马齐出,截住索超厮杀。张清、董平又分拆不开。索超、龚旺、丁得孙三匹马搅做一团。林冲、花荣、吕方、郭盛四将,一齐尽出,两条枪、两枝戟来救董平、索超。张清见不是头,弃了董平,跑马入阵。董平不舍,直撞入去,却忘了提备石子。张清见董平追来,暗藏石子在手,待他马近,喝声道:“着!”董平急躲,那石子抹耳根上擦过去了。董平便回。索超撇了龚旺、丁得孙,也赶入阵来。张清停住枪,轻取石子,望索超打来。索超急躲不迭,打在脸上。鲜血迸流,提斧回阵。
诗句:
水浒传 · 第七十回 ·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译文:
《水浒》第七十一章中,没羽箭张清以飞石击打英雄宋江,而宋公明则弃粮擒壮士。
注释: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梁山泊,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第七十回:《水浒传》第七十一章,讲述宋江与张清、董平的战斗场面。
没羽箭:张清的绰号,因其擅长射箭而得名。
飞石打英雄:张清用石头攻击宋江的英雄形象。
宋公明:指宋江,即“及时雨”,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角色,后成为梁山起义军的领袖。
弃粮擒壮士:形容宋江在战斗中放弃物资,转而抓住壮士。
双枪将董平:董平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以其使用双枪著称。
心中暗忖:内心暗自考虑或计划。
上山去必无光彩:意思是如果不展示自己的武艺,就难以在山上得到认可和尊重。
正当其理:按照常理来说。
反背朝廷:背叛朝廷,不忠于国家。
自羞:感到羞耻。
两条枪阵上交加,四双臂环中撩乱:指战场上双方枪法激烈交锋。
约斗五七合:大约交战了五七回合。
拨马便走:迅速骑马逃跑。
眼明手快:眼睛敏锐,手脚敏捷。
流星掣电:形容速度极快,如同流星划过天空。
鬼哭神惊:形容场面极为恐怖,让人害怕到极点。
眼明手快:形容动作迅速,反应敏捷。
镫里藏身:藏在马镫里躲避攻击。
却拖不动:尽管尝试拖动,但仍然无法移动。
索超望见:索超看到这一情况。
轮动大斧:转动巨大的武器进行攻击。
索超、龚旺、丁得孙三匹马搅做一团:索超、龚旺、丁得孙三匹马陷入混乱之中。
林冲、花荣、吕方、郭盛四将齐出:林冲、花荣、吕方、郭盛四位将领同时出现。
两条枪、两枝戟来救董平、索超:用双枪和长戟来帮助董平和索超。
张清见不是头:张清意识到形势不利。
弃了董平,跑马入阵:放弃了董平,骑马回到阵中。
董平不舍,直撞入去,却忘了提备石子:董平不愿意放弃,再次强行进入战场。
董平便回:董平返回。
索超撇了龚旺、丁得孙,也赶入阵来:索超离开了龚旺和丁得孙,也加入战斗。
张清停住枪,轻取石子,望索超打来:张清收起枪,轻轻取出石子,瞄准索超发起攻击。
索超急躲不迭,打在脸上。鲜血迸流,提斧回阵:索超急忙躲避,但还是被石子击中脸部,鲜血直流,只得提起斧头退回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