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与柴进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戴宗计算还了酒钱,四人拂袖下楼,径往万寿门,来客店内敲门。李逵困眼睁开,对宋江道:“哥哥不带我来也罢了,既带我来,却教我看房,闷出鸟来!你们都自去快活。”宋江道:“为你生性不善,面貌丑恶,不争带你入城,只恐因而惹祸。”李逵便道:“则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几曾见我那里吓杀了别人家小的大的?”宋江道:“只有明日十五日这一夜,带你入去,看罢了正灯,连夜便回。”李逵呵呵大笑。
过了一夜,次日正是上元节候,天色晴明得好。看看傍晚,庆赏元宵的人不知其数。古人有一篇《绛都春》词,单道元宵景致:
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嬉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诗句
-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 这是《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一段对话,他们正计划在上元节观看烟花。
-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 这里指的是梁山好汉们按照能力或地位排列的名次。
- 宋江与柴进四人,微饮三杯 —— 描述宋江和柴进以及其他三位梁山好汉(可能为林冲、鲁智深、武松)聚在一起小酌几杯。
- 戴宗计算还了酒钱 —— 戴宗负责结账并确保他们不会因为饮酒而产生额外的费用。
- 你们都自去快活 —— 意思是他们应该各自享受自己的欢乐时光。
- 李逵困眼睁开 —— 李逵醒来,他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显得有些迷糊。
- 哥哥不带我来也罢了,既带我来,却教我看房,闷出鸟来! —— 李逵不满地抱怨,因为他被要求看房子而不是参与活动。
- 只恐因而惹祸 —— 宋江担心带李逵参加这样的活动可能会引起麻烦或冲突。
- 只有明日十五日这一夜,带你入去,看罢了正灯,连夜便回 —— 宋江提出,在元宵节的晚上带李逵进城去看烟花并看完后马上返回。
- 庆赏元宵的人不知其数 —— 表示元宵节那天庆祝元宵的人非常多。
- 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 —— 描述了元宵节早晨的天气状况,天空晴朗,气氛和谐。
- 翠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 —— 形容节日里人们穿着华丽服饰,争相出行。
- 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 —— 描绘了元宵节夜晚装饰华丽的鳌山,以及夜晚天空中双龙形状的灯火。
- 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 —— 描述元宵节时,人们仰望天空,欣赏烟火。
- 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 —— 描绘了皇帝和众位仙官一起庆祝元宵节的场景。
- 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嬉笑 —— 描述了皇宫中弥漫的香气和人群欢笑的情景。
- 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 —— 描写夜空中星星的光芒逐渐微弱,声音也越来越遥远。
- 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 描绘了元宵节夜晚游玩的人们回家,天亮之前仍然在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译文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宋江与四位梁山好汉(可能是柴进、林冲、鲁智深、武松)在万寿门附近的客店内喝酒,之后李逵不满地抱怨为何不带他入城看烟花。宋江解释说他担心会引起麻烦。最终,宋江提议在上元节之夜带李逵进城,并在烟花表演结束后立即离开。第二天,即元宵节,天气晴好,人们外出庆祝。文中通过《绛都春》一词赞美了节日的美丽场景,包括天空中的彩灯和皇宫中的欢庆。整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关于忠诚、友情和节日庆典的主题。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水浒传》中的一个场景,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宋江、柴进等人以及李逵。宋江在与梁山好汉们饮酒后,决定带李逵进城看烟花,但李逵对此表示不满。最后,宋江提出在上元节之夜带李逵进城,并确保他们能安全离开。整段文字不仅展示了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风俗。同时,通过对节日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