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燕青径到李师师门首,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转入中门,见挂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个博山古铜香炉,炉内细细喷出香来。两壁上挂着四幅名人山水画,下设四把犀皮一字交椅。燕青见无人出来,转入天井里面,又是一个大客位,铺着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珑小床,铺着落花流水紫锦褥,悬挂一架玉棚好灯,摆着异样古董。燕青微微咳嗽一声,只见屏风背后转出一个丫嬛来,见燕青道个万福,便问燕青:“哥哥高姓?那里来?”燕青道:“相烦姐姐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梅香入去不多时,转出李妈妈来。燕青请他坐了,纳头四拜。李妈妈道:“小哥高姓?”燕青答道:“老娘忘了,小人是张乙儿的儿子张闲的便是。从小在外,今日方归。”原来世上姓张、姓李、姓王的最多。那虔婆思量了半晌,又是灯下,认人不仔细,猛然省起,叫道:“你不是太平桥下小张闲么?你那里去了?许多时不来。”燕青道:“小人一向不在家,不得来相望。如今伏侍个山东客人,有的是家私,说不能尽。他是个燕南、河北第一个有名财主,今来此间做些买卖。一者就赏元宵,二者来京师省亲,三者就将货物在此做买卖,四者要求见娘子一面。怎敢说来宅上出入,只求同席一饮,称心满意。不是小闲卖弄,那人实有千百两金银,欲送与宅上。”那虔婆是个好利之人,爱的是金资,听的燕青这一席话,便动其心,忙叫李师师出来,与燕青厮见。灯下看时,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闲月羞花之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有诗为证:
水浒传 · 第七十二回 ·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却说燕青径到李师师门首,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转入中门,见挂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个博山古铜香炉,炉内细细喷出香来。两壁上挂着四幅名人山水画,下设四把犀皮一字交椅。燕青见无人出来,转入天井里面,又是一个大客位,铺着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珑小床,铺着落花流水紫锦褥,悬挂一架玉棚好灯,摆着异样古董。燕青微微咳嗽一声,只见屏风背后转出一个丫嬛来,见燕青道个万福,便问燕青:“哥哥高姓?那里来?”燕青道:“相烦姐姐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梅香入去不多时,转出李妈妈来。燕青请他坐了,纳头四拜。李妈妈道:“小哥高姓?”燕青答道:“老娘忘了,小人是张乙儿的儿子张闲的便是。从小在外,今日方归。”原来世上姓张、姓李、姓王的最多。那虔婆思量了半晌,又是灯下,认人不仔细,猛然省起,叫道:“你不是太平桥下小张闲么?你那里去了?许多时不来。”燕青道:“小人一向不在家,不得来相望。如今伏侍个山东客人,有的是家私,说不能尽。他是个燕南、河北第一个有名财主,今来此间做些买卖。一者就赏元宵,二者来京师省亲,三者就将货物在此做买卖,四者要求见娘子一面。怎敢说来宅上出入,只求同席一饮,称心满意。不是小闲卖弄,那人实有千百两金银,欲送与宅上。”那虔婆是个好利之人,爱的是金资,听的燕青这一席话后,便动了心,忙叫李师师出来,与燕青厮见。灯下看时,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闲月羞花之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
水浒传 · 第七十二回 ·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燕青见了李师师,心中大喜,连忙施礼。李师师也还了礼,说道:
“原来是张二哥来了。请里面坐。”
燕青和李师师两人坐在屋里,李妈妈在外面伺候。燕青向李师师问道:
“师师妹妹,自从咱们分手之后,已经有几年了。我听说你在家里养伤,不知道现在伤势如何?家里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李师师微微一笑,说道:
“张二哥,你这几年在外头闯荡,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吧?我听说你在梁山泊做了好大一番事业,现在又回到京城,是不是想和我分享一下你的冒险经历?”
燕青点头笑道:
“师师妹妹说得对。我在梁山泊的时候确实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现在我回到京城,也有一些收获。不过,我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普通小混混了,而是梁山泊的一名重要人物,所以我得小心行事,免得惹祸上身。”
李师师听了燕青的话,不禁感到一阵惊讶。她没想到燕青会有这样的变化,也更加好奇他在梁山泊的经历。于是她继续问道:
“张二哥,既然你在梁山泊有了这么大的成就,那么你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是什么?”
燕青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
“我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我的兄弟——宋江。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抗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我们在战场上生死与共,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却相互关心、互相照顾。这种深厚的感情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李师师听了燕青的话,不禁感叹道:“原来张二哥在梁山泊还有这样的兄弟啊!真是让人羡慕。”
两人聊了一会儿,话题逐渐转向了其他的话题。李师师问起燕青在梁山泊期间的一些趣事,而燕青则一一回答。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仿佛回到了以前在一起的日子。
此时,外面的李妈妈已经准备好了茶水和点心,准备招待两位贵客。她知道李师师喜欢品尝美食,所以特意为她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房间。而燕青和李师师两人仍然坐在屋里,继续畅谈着。两人之间的友谊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亲戚关系,成为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燕青和李师师两人经常见面聊天、互赠礼物。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而这一切也都归功于当初在李师师家门口的那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