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韩存保是韩忠彦的侄儿,忠彦乃是国老太师,朝廷官员多有出他门下。有个门馆教授,姓郑名居忠,原是韩忠彦抬举的人,见任御史大夫。韩存保把上件事告诉他。居忠上轿,带了存保,来见尚书余深,同议此事。余深道:“须是禀得太师,方可面奏。”二人来见蔡京,说:“宋江本无异心,只望朝廷招安。”蔡京道:“前者毁诏谤上,如此无礼,不可招安,只可剿捕。”二人禀说:“前番招安,皆为去人不布朝廷德意,用心抚恤,不用嘉言,专说利害,以此不能成事。”蔡京方允。约至次日早朝,道君天子升殿,蔡京奏准,再降诏敕,令人招安。天子曰:“见今高太尉使人来请安仁村闻焕章为军前参谋,早赴边庭委用。就差此人为使前去。如肯来降,悉免本罪;如仍不伏,就着高俅定限,日下剿捕尽绝还京。”蔡太师写成草诏,一面取闻焕章赴省筵宴。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各备酒食迎接,席终各散。一边收拾起行。有诗为证:

诗句释义

  • 水浒传 · 第七十九回 ·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这是《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描述的是梁山好汉刘唐放火烧了高太尉的战船,导致宋江与高太尉两败。

译文

  • 原来这韩存保是韩忠彦的侄儿:原来这个韩存保是韩忠彦的侄儿。
  • 忠彦乃是国老太师:韩忠彦是朝廷的重要大臣,被称为“国老太师”。
  • 朝廷官员多有出他门下:许多朝廷的官员都出自韩忠彦的门下。
  • 有个门馆教授,姓郑名居忠:有一个教授,姓郑名居忠,他是韩忠彦提拔的人。
  • 见任御史大夫:担任御史大夫这一职位。
  • 把上件事告诉他:把上面的事情告诉他。
  • 来见尚书余深,同议此事:去见尚书余深,共同商讨这件事。
  • 须是禀得太师,方可面奏:需要向太师禀报,才可以上朝陈述。
  • 两人来见蔡京:这两人去见蔡京。
  • 说:“宋江本无异心,只望朝廷招安”:他们告诉蔡京,宋江原本没有反叛的意图,只希望朝廷能够接纳他们并给予招安。
  • 蔡京道:“前者毁诏谤上,如此无礼,不可招安,只可剿捕。”:蔡京回答说,之前的诏书被毁谤,这样无礼的行为,不能招安,只能进行剿灭。
  • 二人禀说:“前番招安,皆为去人不布朝廷德意,用心抚恤,不用嘉言,专说利害,以此不能成事。”:他们解释说,之前之所以招安失败,是因为那些人没有传达朝廷的恩德和关怀,只是一味强调利害关系,因此没能成功。
  • 蔡京方允:蔡京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 约至次日早朝:约定在第二天早朝时再进行讨论。
  • 天子升殿:皇帝登殿。
  • 蔡京奏准,再降诏敕,令人招安:蔡京上奏后,皇帝同意,再次下诏招安。
  • 天子曰:“见今高太尉使人来请安仁村闻焕章为军前参谋,早赴边庭委用。就差此人为使前去。如肯来降,悉免本罪;如仍不伏,就着高俅定限,日下剿捕尽绝还京。”:皇帝表示,现在高太尉派人来邀请闻焕章作为军中参谋,尽快前往边疆执行任务,并任命他为使者。如果闻焕章愿意投降,可以免除他的罪名;如果他仍然不服从,就让高俅决定一个期限,立即剿灭他,让他回到京城。
  • 蔡太师写成草诏,一面取闻焕章赴省筵宴:蔡太师起草了诏书,同时安排闻焕章到省中赴宴。
  • 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原来闻焕章是有名的文人,很多朝廷大臣都很了解他。
  • 各备酒食迎接,席终各散:他们准备了酒食来欢迎他,宴会结束后分别离开。
  • 一边收拾起行:同时开始整理行李准备出发。
  • 有诗为证:最后有一首诗作为证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江和高太尉之间的故事,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其中体现了朝廷对梁山好汉的态度转变,从之前的招安政策到后来的剿灭政策。此外,诗中也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