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宋江又令萧让写了告示,差人四散去贴,晓示临近州郡乡镇村坊,各各报知。仍请诸人到山,买市十日。其告示曰:
“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以大义,布告四方:昨因哨聚山林,多扰四方百姓,今日幸蒙天子宽仁厚德,特降诏敕,赦免本罪,招安归降,朝暮朝觐。无以酬谢,就本身买市十日。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特此告知远近居民,勿疑辞避,惠然光临,不胜万幸。
宣和四年三月 日,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请。”
萧让写毕告示,差人去附近州郡及四散村坊,尽行贴遍。发库内金珠、宝贝、彩段、绫罗、纱绢等项,分散各头领并军校人员。另选一分,为上国进奉。其余堆集山寨,尽行招人买市十日。于三月初三日为始,至十三日终止。宰下牛羊,酝造酒醴。但到山寨里买市的人,尽以酒食管待,犒劳从人。至期,四方居民,担嚢负笈,雾集云屯,俱至山寨。宋江传令,以一举十。俱各欢喜,拜谢下山。一连十日,每日如此。十日已外,住罢买市,号令大小,收拾赴京朝觐。宋江便要起送各家老小还乡。吴用谏道:“兄长未可,且留众宝脊在此山寨。待我等朝觐面君之后,承恩已定,那时发遣各家老小还乡未迟。”宋江听罢道:“军师言之极当。”再传将令,教头领即便收拾,整顿军士。宋江等随即火速起身,早到济州,谢了太守张叔夜。太守即设筵宴,管待众多义士,赏劳三军人马。宋江等辞了张太守,出城进发,带领众多军马,大小约有五七百人,径投东京来。先令戴宗,燕青前来京师宿太尉府中报知。太尉见说,随即便入内里奏知天子:“宋江等众军马朝京。”天子闻奏大喜,便差太尉并御驾指挥使一员,手持旌旄节钺,出城迎接宋江。当下宿太尉领圣旨出郭。
诗句:
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译文:
宋江又下令萧让写下告示,派差人四处张贴,向附近州郡、乡镇、村坊宣告,告知他们各报知。同时邀请所有人到山中,购买商品十天。告示的内容如下:“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以大义,布告四方:昨因哨聚山林,多扰四方百姓,今日幸蒙天子宽仁厚德,特降诏敕,赦免本罪,招安归降,朝暮朝觐。无以酬谢,就本身买市十日。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特此告知远近居民,勿疑辞避,惠然光临,不胜万幸。宣和四年三月日,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请。”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一群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 第八十二回:指的是小说《水浒传》的第八十回,讲述了梁山好汉在官府压迫下被迫起义的故事。
- 梁山泊:古代中国山东地区一个著名的山名,后来成为梁山起义军的根据地。
- 分金大买市:指宋江命令手下萧让书写并分发通告,宣布梁山泊的好汉们将出售财物,以换取金银财宝。
- 宋公明:宋江的字号,他是《水浒传》中的主角之一,也是梁山起义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 朝觐:古代臣子向皇帝汇报工作或请求宽恕时的一种礼节。
- 宣和四年三月:指的是公元1120年3月,是《水浒传》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
- 梁山泊义士:指宋江及其领导的梁山好汉们。
- 大义:这里指梁山好汉们的正义之举。
- 宿太尉府中:指宿太尉住在京城的官邸里。宿太尉是指小说中的宿元景,他曾任宋朝的太尉。
- 圣旨:皇帝的命令。
- 出郭:离开城外。郭,城外围。
赏析: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一部分,描述了宋江和他的梁山好汉们在朝廷的压力下,被迫接受招安,准备回归朝廷的过程。通过萧让所写的告示,宋江公开表达了他们的投降态度,同时也向他们的家乡人民发出了购买商品的邀请,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减轻他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这个事件不仅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梁山好汉们从起义者转变为朝廷官员的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