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辽郎主闻知说是梁山泊宋江这伙好汉,领兵杀至檀州,围了城子,特差这两个皇侄,前来救应。一个唤做耶律国珍,一个唤做国宝。两个乃是辽国上将,又是皇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起一万番军,来救檀州。看看至近,迎着宋兵。两边摆开阵势,两员番将一齐出马,都一般打扮。但见:
头戴妆金嵌宝三叉紫金冠,身披锦边珠嵌锁子黄金铠。身上猩猩血染战红袍,袍上斑斑锦织金翅雕。腰系白玉带,背插虎头牌。左边袋内插雕弓,右手壶中攒硬箭。手中搦丈二绿沉枪,坐下骑九尺银鬃马。
那番将是弟兄两个,都一般打扮,都一般使枪。宋兵迎着,摆开阵势。双枪将董平出马,厉声高叫:“两者甚处番官?”那耶律国珍大怒,喝道:“水洼草寇,敢来犯吾大国,倒问俺那里来的!”董平也不再问,跃马挺枪直抢耶律国珍。那番官年少的将军,气性正刚,那里肯饶人一步,挺起钢枪直迎过来。二马相交,三枪乱举。二将正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使双枪的另有枪法,使单枪的各有神机。两个斗过五十合,不分胜败。那耶律国宝见哥哥战了许多时,恐怕力怯,就中军筛起锣来。耶律国珍正斗到热处,听的鸣锣,急要脱身,被董平两条枪绞住,那里肯放。耶律国珍此时心忙,枪法慢了些,被董平右手逼过绿沉枪,使起左手枪来,望番将项根上只一枪,搠个正着。可怜耶律国珍金冠倒卓,两脚登空,落于马下。兄弟耶律国宝看见哥哥落马,便抢出阵来,一骑马一条枪,奔来救取。宋兵阵上,没羽箭张清见他过来,这里那得放空,在马上约住梨花枪,探只手去锦袋内拈出一个石子。那石子百发百中。把马一拍,飞出阵前。说时迟,那时快,这耶律国宝飞也似来,张清迎头扑将去,两骑马隔不的十来丈远近。番将不提防,只道他来交战。只见张清手起,喝声道:“着!”那石子望耶律国宝面上打个正着,翻筋斗落马。关胜、林冲拥兵掩杀,辽兵无主,东西乱撺,只一阵杀散辽兵万余人马。把两个番官全副鞍马,两面金牌,收拾宝冠袍甲,仍割下两颗首级。当时夺了战马一千余匹,解到密云县来,见宋江献纳。宋江大喜,赏劳三军,书写董平、张清第二功,等打破檀州一并申奏。
【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原文:
水浒传 · 第八十二回 ·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原来大辽郎主闻知说是梁山泊宋江这伙好汉,领兵杀至檀州,围了城子,特差这两个皇侄,前来救应。一个唤做耶律国珍,一个唤做国宝。两个乃是辽国上将,又是皇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起一万番军,来救檀州。看看至近,迎着宋兵。两边摆开阵势,两员番将一齐出马,都一般打扮。但见:头戴妆金嵌宝三叉紫金冠,身披锦边珠嵌锁子黄金铠。身上猩猩血染战红袍,袍上斑斑锦织金翅雕。腰系白玉带,背插虎头牌。左边袋内插雕弓,右手壶中攒硬箭。手中搦丈二绿沉枪,坐下骑九尺银鬃马。那番将是弟兄两个,都一般打扮,都一般使枪。宋兵迎着,摆开阵势。双枪将董平出马,厉声高叫:“两者甚处番官?”那耶律国珍大怒,喝道:“水洼草寇,敢来犯吾大国,倒问俺那里来的!”董平也不再问,跃马挺枪直抢耶律国珍。那番官年少的将军,气性正刚,那里肯饶人一步,挺起钢枪直迎过来。二马相交,三枪乱举。二将正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使双枪的另有枪法,使单枪的各有神机。两个斗过五十合,不分胜败。那耶律国宝见哥哥战了许多时,恐怕力怯,就中军筛起锣来。耶律国珍正斗到热处,听的鸣锣,急要脱身,被董平两条枪绞住,那里肯放。耶律国珍此时心忙,枪法慢了些,被董平右手逼过绿沉枪,使起左手枪来,望番将项根上只一枪,搠个正着。可怜耶律国珍金冠倒卓,两脚登空,落于马下。兄弟耶律国宝看见哥哥落马,便抢出阵来,一骑马一条枪,奔来救取。宋兵阵上,没羽箭张清见他过来,这里那得放空,在马上约住梨花枪,探只手去锦袋内拈出一个石子。那石子百发百中。把马一拍,飞出阵前。说时迟,那时快,这耶律国宝飞也似来,张清迎头扑将去,两骑马隔不的十来丈远近。番将不提防,只道他来交战。只见张清手起,喝声道:“着!”那石子望耶律国宝面上打个正着,翻筋斗落马。关胜、林冲拥兵掩杀,辽兵无主,东西乱撺,只一阵杀散辽兵万余人马。把两个番官全副鞍马,两面金牌,收拾宝冠袍甲,仍割下两颗首级。当时夺了战马一千余匹,解到密云县来,见宋江献纳。宋江大喜,赏劳三军,书写董平、张清第二功,等打破檀州一并申奏。
译文:
原大辽皇帝听说梁山泊的宋江一伙好汉领兵杀到了檀州,围城已经好几天了,便派遣两个皇侄前来救援。这两个皇侄一个叫耶律国珍,一个叫耶律国宝,都是辽国的勇士,也是皇族成员,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勇力。他们带领一万番兵前来增援檀州。当番兵接近的时候,宋兵摆出了阵地。两位番将同时出战,他们的装束一模一样。
董平作为双枪将首先冲出阵来挑战,高声质问两位番将:“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番邦人?”耶律国珍勃然大怒,大声斥责:“水洼子里那些贼寇竟敢侵犯我们的国家!我们怎么会知道你们从哪儿来的!”董平没有多问,立即挥舞着长枪向耶律国珍冲去。年轻的耶律国珍虽然性格刚烈,但也不愿意轻易地放过对方。他挺起长枪迎战。两人在战场上激烈交战,你来我往,枪挑斧砍。两位将领各显神通,使出不同的枪法。两人激战五十回合后仍然不分胜负。这时,耶律国宝看到兄长与董平打得难解难分,担心自己会因此受伤,于是中军突然擂响战鼓。耶律国珍听到鼓声顿时心生退意,想要趁机脱身逃走。然而董平的长枪如蛟龙出洞,紧紧缠住了他的长枪不放。耶律国珍急忙闪躲,但已来不及,董平的长枪再次刺穿了他的铠甲。此时耶律国宝见状,立刻冲上前来援救兄长,一骑一枪地追赶着董平。董平见状也加快了速度,两人如同飞燕穿梭般在战场上快速移动。就在此时,张清在马背上接住了从空中落下的石子并准确地打中了耶律国宝。耶律国宝应声倒地,无法再战。紧接着关胜和林冲率领大军冲锋,辽兵溃不成军,被杀得七零八落。两位番将也被活捉并带回密云县献给了宋江。宋江对此大为欢喜,奖赏了三军的将士们,并称赞董平和张清的功劳。随后宋江下令攻占檀州,并将此战的胜利情况上报朝廷。
赏析: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一系列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及其传奇事迹。在这一回中,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宋军在面对辽兵的强大压力下的英勇反击。其中不仅展现了武将们的勇猛和智谋,还体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文中的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战斗场面的紧张气氛。例如,董平的出场和对耶律国珍的质问,展现了其果敢和机智;而耶律国珍的急躁和恐慌则揭示了他的轻敌和缺乏战略思考。两位番将的争斗及最终的失败则反映了战场上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
文中还通过对战后处理的叙述,展现了宋江的宽厚和对部下的关怀。例如,对于俘获的敌人的处理方式—不仅只是单纯的惩罚和没收财物,而是给予适当的尊重并妥善安置—这不仅体现了宋江的领导才能,也显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仁德之心。这种处理方式赢得了民心,也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