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卢俊义领了兵马,先令黄信、孙立,领三千兵去陵川城东五里外埋伏。史进、杨志,领三千军去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今夜五鼓,衔枚摘铃,悄地各去。明日我等进兵,敌人若无准备,我兵已得城池,只看南门旗号。众头领领了军马,徐徐进城。倘敌人有准备,放炮为号,两路一齐杀出接应。”四将领计去了。卢俊义次早五更造饭、平明,军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队,一带儿摆开,摇旗摄鼓搦战。

守城军慌的飞去报知守将董澄及偏将沈骥、耿恭。那董澄是钮文忠部下先锋,身长九尺,膂力过人。使一口三十斤重泼风刀。当下听的报宋朝调遣梁山泊兵马,已到城下扎营,要来打城。董澄急升帐,整点军马,出城迎敌。耿恭谏道:“某闻宋江这夥英雄,不可轻敌,只宜坚守。差人去盖州求取救兵到来,内外夹攻,方能取胜。”董澄大怒道:“叵耐那厮小觑俺这里。怎敢就来攻城!彼远来必疲。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耿恭苦谏不听。董澄道:“既如此,留下一千军与你城中守护。你去城楼坐着,看俺杀那厮。”急披挂提刀,同沈骥领兵出城迎敌。

诗句

水浒传 · 第九十一回 ·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且说卢俊义领了兵马,先令黄信、孙立,领三千兵去陵川城东五里外埋伏。史进、杨志,领三千军去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今夜五鼓,衔枚摘铃,悄地各去。明日我等进兵,敌人若无准备,我兵已得城池,只看南门旗号。众头领领了军马,徐徐进城。倘敌人有准备,放炮为号,两路一齐杀出接应。”四将领计去了。卢俊义次早五更造饭、平明,军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队,一带儿摆开,摇旗摄鼓搦战。

译文

在《水浒传》第九十一回中,宋江率领梁山好汉们渡河攻打陵川县,而当地守将董澄带领部队迎战。

注释

  1. 水浒传: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2. 第九十一回:指的是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十一章。
  3. 宋公明兵渡黄河:指宋朝的宋江率军渡过黄河。
  4. 卢俊义赚城黑夜:指卢俊义通过智谋诱使敌人放松警惕,趁夜晚进攻并成功夺取城池。
  5. 领了兵马:指指挥军队。
  6. 先令黄信、孙立:首先命令黄信和孙立带领士兵前往指定地点埋伏。
  7. 陵川城东五里外:陵川县城东边大约五里的地带。
  8. 史进、杨志:这里指的是史进和杨志,两位角色分别负责另一侧的埋伏。
  9. 五鼓:古代以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这里的“五鼓”指的是凌晨五点钟。
  10. 衔枚摘铃:形容士兵悄无声息地行动。
  11. 南门旗号:指向城门的方向挥舞旗帜作为标识。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军事行动。首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前的准备和部署场景。士兵们在暗夜中悄悄出发,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到来。随后,叙述转向了实际的战斗过程,其中卢俊义的策略非常巧妙,他利用敌人的骄傲和轻敌心理,成功地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和兵力,从而为梁山好汉们的进攻创造了机会。最后,作者描述了梁山好汉们如何巧妙地利用夜色和地形优势,一举拿下陵川县城,展示了他们的战术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氛围,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