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处,放下吊桥,二三千兵马,拥过吊桥。宋军阵里,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只听的鼙鼓冬冬,陵川阵中,捧出一员将来。怎生打扮:
戴一顶点金束发浑铁盔,顶上撒斗来大小红缨,披一副摆连环锁子铁甲,穿一领绣云霞团花战袍,着一只斜皮嵌线云跟靴,系一条红鞓钉就叠胜带,一张弓,一壶箭,骑一匹银色卷毛马,手使一口泼风刀。
董澄立马横刀,大叫道:“水泊草寇,到此送死!”朱仝纵马喝道:“天兵到此,早早下马受缚,免污刀斧!”两军纳喊。朱仝、董澄抢到垓心,两马相交,两器并举。二将斗不过十余合,朱仝拨马望东便走。董澄赶来。东队里花荣,挺枪接住厮杀,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吊桥边沈骥,见董澄不能取胜,挺起出白点钢枪,拍马向前助战。花荣见两个夹攻,拨马望东便走。董澄、沈骥紧紧赶来。花荣回马再战。
诗句:
城门开处,放下吊桥,二三千兵马,拥过吊桥。宋军阵里,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
译文:
当城门打开时,放下吊桥,二三千名士兵骑着马走过吊桥。宋军阵中,使用强力的弓和坚硬的箭矢,将敌人的阵脚射住。
关键词注释:
- 城门开处 - 表示城门被打开,意味着敌人即将进入。
- 放下吊桥 - 在城门打开后,放下吊桥以便敌人通过。
- 二三千兵马 - 指宋朝的士兵数量众多,大约三四千人。
- 用强弓硬弩 - 形容宋朝军队的武器精良,使用的是强力的弓和坚硬的箭矢。
- 射住阵脚 - 利用强弓硬弩的力量,使敌人无法靠近阵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军队在黄河边准备渡江的情景。诗中描述了城门打开、放下吊桥、士兵渡河的过程,以及宋军利用武器的优势,成功地阻挡了敌人的进攻。诗句简洁明了,但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战争的紧张气氛。此外,诗中的“戴一顶点金束发浑铁盔”、“披一副摆连环锁子铁甲”等描绘,不仅体现了士兵们的战斗装备,也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