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黎明,众将穿公服幞头,宋江率领众兄弟,望阙朝贺,行五拜三叩头礼已毕,卸下幞头公服,各穿红锦战袍。九十二个头领,及新降将耿恭,齐齐整整,都来贺节,参拜宋江。宋先锋大排筵席,庆贺宴赏。众兄弟轮次与宋江称觞献寿。酒至数巡,宋江对众将道:“赖众兄弟之力,国家复了三个城池。又值元旦,相聚欢乐,实为罕有。独是公孙胜、呼延灼、关胜,水军头领李俊等八员,及守陵川柴进、李应,守高平史进、穆弘,这十五兄弟,不在面前,甚是悒怏。”当下便唤军中头目,领二百余名军役,各各另外赏劳。教即日担送羊酒,分头去送到卫州、陵川、高平三处守城头领交纳,兼报捷音。分付兀是未了,忽报三处守城头领,差人到此候贺。都奉先锋将令,戎事在身,不能亲来拜贺。宋江大喜道:“得此信息,就如见面一般。”赏劳来人,陪众兄弟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诗句
水浒传 · 第九十三回 ·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次日黎明,众将穿公服幞头,宋江率领众兄弟,望阙朝贺,行五拜三叩头礼已毕,卸下幞头公服,各穿红锦战袍。九十二个头领,及新降将耿恭,齐齐整整,都来贺节,参拜宋江。宋先锋大排筵席,庆贺宴赏。众兄弟轮次与宋江称觞献寿。酒至数巡,宋江对众将道:“赖众兄弟之力,国家复了三个城池。又值元旦,相聚欢乐,实为罕有。独是公孙胜、呼延灼、关胜,水军头领李俊等八员,及守陵川柴进、李应,守高平史进、穆弘,这十五兄弟,不在面前,甚是悒怏。”当下便唤军中头目,领二百余名军役,各各另外赏劳。教即日担送羊酒,分头去送到卫州、陵川、高平三处守城头领交纳,兼报捷音。分付兀是未了,忽报三处守城头领,差人到此候贺。都奉先锋将令,戎事在身,不能亲来拜贺。宋江大喜道:“得此信息,就如见面一般。”赏劳来人,陪众兄弟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译文
第二天黎明,众将穿戴上公服和幞头,宋江率领众兄弟到宫阙前朝见皇上,进行五拜三叩头礼节后,脱下公服并戴上红锦战袍。九十二位头领以及新投降的将领耿恭,全都整齐地来到宫门前向宋江祝贺新年,一同参拜。宋江设下盛大的宴会庆祝胜利,饮酒多轮之后,宋江向众将说道:“多亏大家的努力,国家收复了三个城池。恰逢元旦佳节,大家能聚在一起共度佳节,真是难得。只是公孙胜、呼延灼、关胜三位将领和水军头领李俊等人还未到来,我们都很遗憾。”随即他命令军中负责人带领大约二百名士兵,每人都给予额外赏赐。同时立即派遣他们前往卫州、陵川、高平三处守卫城池的将领那里送去羊酒作为慰问,并报告胜利的消息。事务还未处理完,忽然有人来报,三处守卫城池的将领派人前来问候新年。这些将领们都受先锋将军的命令,忙于战事,无法亲自前来拜年。宋江听了非常高兴说:“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他给来人奖赏,并和众兄弟一起痛痛快快地喝酒作乐,直到醉意消尽方才罢休。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们的故事。
- 第九十三回:指的是《水浒传》这部小说中的第九十三回的内容。
- 宋江: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泊的首领。
- 穿公服幞头:穿上公服并戴上幞头(一种古代官员的帽子)。
- 望阙朝贺:向皇宫方向行礼并朝见皇帝。
- 五拜三叩头:古代的一种礼节,五次鞠躬并三次磕头。
- 卸幞头公服:摘下幞头和公服。
- 红锦战袍:红色锦缎制成的战袍。
- 公孙胜:一名道教神仙人物。
- 呼延灼:又名呼延赞,梁山好汉之一,擅长用双鞭。
- 关胜:又名关胜,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大刀。
- 李俊: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船桨和弓箭。
- 兀是未了:意思是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
- 犒劳来人:给予来者奖励和食物。
- 庆贺宴赏:举行庆祝宴会以表达祝贺。
- 兀是未了:意思还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 忽报三处守城头领:突然收到消息,来自卫州、陵川、高平三处的守卫城池的将领们。
- 差人:派遣的人或使者。
- 奉先锋将令:遵从先锋将军的命令行事。
- 戎事在身:因为战事繁忙而无法亲自到场。
- 相见恨晚:形容相见的时间太短,感到非常遗憾。
- 赏劳来人:给予来者奖励和食物以示鼓励。
- 尽醉方休:直到喝得非常醉为止才停止饮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江率众兄弟在新年之际庆祝胜利的场景。诗中通过描述宋江的慷慨和喜悦的心情表达了对兄弟们深厚的情谊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梁山好汉们豪迈的性格和不畏艰难、乐于助人的美德。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团聚和节日庆祝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