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家本浔阳江上住,翻腾波浪几春秋。
江南地面收功绩,水浒天罡占一筹。
宁海郡中遥吊孝,太湖江上返渔舟。
涌金门外归神处,今日香烟不断头。
话说当下费保对李俊说道:“小弟虽是个愚卤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大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弟兄。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将?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李俊听罢,倒地便拜,说道:“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若是众位肯姑待李俊,容待收伏方腊之后,李俊引两个兄弟径来相投,万望带挈。是必贤弟门先准备下这条门路。若负今日之言,天实厌之,非为男子也。”那四个道:“我等准备下船只,专望哥哥到来,切不可负约!”李俊、费保结义饮酒,都约定了,誓不负盟。次日,李俊辞别了费保四人,自和童威、童猛回来参见宋先锋,俱说费保等四人不愿为官,只愿打鱼快活。宋江又嗟叹了一回,传令整点水陆军兵起程。吴江县已无贼寇,直取平望镇,长驱人马进发,前望秀州而来。本州守将段恺闻知苏州三大王方貌已死,只思量收拾走路。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前队大将关胜、秦明已到城下,便分调水军船只,围住西门。段恺在城上叫道:“不须攻击,准备纳降。”随即开放城门。段恺香花灯烛,牵羊担酒迎接宋先锋入城,直到州治歇下。段恺为首参见了。宋江抚慰段恺,复为良臣。便出榜安民。段恺称说:“恺等原是睦州良民,累被方腊残害,不得已投顺部下。今得天兵到此,安敢不降。”若段恺者,可谓知宋朝天命之有在矣。有诗为证:
诗曰:家本浔阳江上住,翻腾波浪几春秋。江南地面收功绩,水浒天罡占一筹。宁海郡中遥吊孝,太湖江上返渔舟。涌金门外归神处,今日香烟不断头。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宋江在宁海军的家宅中为被救醒后的方腊举行哀悼仪式,以及张顺在涌金门外的归神活动。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英雄的缅怀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的开篇“家本浔阳江上住,翻腾波浪几春秋”描绘了主人公宋江家族的渊源和其家族在江上的生活经历。这里,“家本”二字透露出宋江家族与江水紧密相连的历史背景。“翻腾波浪”则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动荡不安,暗喻宋江家族在动荡的时代中历经沧桑。这两句既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又预示着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
“江南地面收功绩,水浒天罡占一筹”进一步展示了宋江及其家族在江南地区的卓越成就和声望。这里的“收功绩”指的是在江南地区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胜利,而“水浒天罡”则是指宋江,他作为梁山泊的英雄,享有极高的威望。这句话凸显了宋江家族在江南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和历史地位。
随后的“宁海郡中遥吊孝,太湖江上返渔舟”则具体描述了宋江在宁海郡中的哀悼仪式和他在太湖江上的归隐生活。在“遥吊孝”中,宋江虽然身处高位,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故人的尊敬和哀思。同时,“返渔舟”则表现了宋江晚年选择回归自然,过着简单而宁静的渔民生活。
“涌金门外归神处,今日香烟不断头”则是对张顺归神活动的描绘。这里,“涌金门外”指的是张顺归神的地方。张顺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归神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也是对他一生英勇事迹的认可。“今日香烟不断头”则表明张顺的归神仪式持续进行,象征着他对信仰的坚定和对过往历史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宋江家族的家世、在江南地区的成就以及个人晚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英雄人物从辉煌到平凡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每个场景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是理解《水浒传》这一史诗级作品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