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词名《浣溪沙》为证: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迎醉客,隔花黄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这篇词章言语,单道着杭州西湖景致。自从钱王开创以来,便自整齐。旧宋以前,唤做清河镇。钱王手里,改为杭州宁海军。高宗车驾南渡之后,唤做花花临安府。钱王之时,只有十座城门。后南渡建都,又添了三座城门。目今方腊占据时,东有菜市门,荐桥门;南有候潮门,嘉会门;西有钱湖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北有北关门,艮山门。城子方圆八十里。果然杭州城郭非常,风景胜绝。有诗为证:
赤岸银涛卷雪寒,龙窝潮势白漫漫。
妙高峰上频翘首,罨画楼台特地看。
却才说不了宋江和戴宗正在西陵桥上祭奠张顺,不期方天定已知,着令差下十员首将,分作两路来拿宋江,杀出城来。南山五将是吴值、赵毅、晁中、元兴、苏泾;北山路也差五员首将,是温克让、崔彧、廉明、茅迪、汤逢士。南兵两路,共十员首将,各引三千人马,半夜前后开门,两头军兵一齐杀出来。宋江正和戴宗奠酒化纸,只听得桥下喊声大举。左有樊瑞、马麟,右有石秀,各引五千人埋伏。听得前路火起,一齐也举起火来。两路分开,赶杀南北两山军马。南兵见有准备,急回旧路。两边宋兵追赶。温克让引着四将急回过河去时,不提防保叔塔山背后撞出阮小二、阮小五、孟康,引五千军杀出来,正截断了归路,活捉了茅迪,乱枪戳死汤逢士。南山吴值,也引着四将,迎着宋兵追赶,急退回来,不提防定香桥正撞着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引五百步队军杀出来。那两个牌手,直抢入怀里来,手舞蛮牌,飞刀出鞘,早剁倒元兴。鲍旭刀砍死苏泾,李逵斧劈死赵毅。接入中军帐坐下。宋江对军师说道:“我如此行计,已得他四将之首,活捉了茅迪,将来解赴张招讨军前,斩首施行。”
诗句
-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 这是《水浒传》中宋江智取宁海军的故事情节。在这次行动中,张顺使用其魂魄捉拿敌方将领方天定,显示了张顺非凡的武艺和忠诚。
- 浣溪沙: 这首诗描绘的是杭州西湖的美景。从钱王开创时期,至高宗南渡后,再到方腊占据时,杭州的城市规模和风景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
- 赤岸银涛卷雪寒,龙窝潮势白漫漫: 描述的是南宋时期,赤岸地区的景象。这里的银涛、卷起的雪白的浪花和茫茫的白色潮水,展现了当时自然景象的壮观。
- 妙高峰上频翘首,罨画楼台特地看: 这里描绘的是南山(妙高峰)上的景色,以及罨画楼台的特别之处,引人入胜。
- 却才说不了宋江和戴宗正在西陵桥上祭奠张顺: 描述了宋江和戴宗在西陵桥上为张顺举行祭奠的场景。
- 两路分开,赶杀南北两山军马: 指的是南北两路军队被分开,分别向南北两山发起进攻,以阻止宋江的部队撤退。
- 活捉了茅迪: 描述了李逵在战斗中成功捕获敌人并杀死对手的情节,突显了他的勇猛。
译文
- 《水浒传》中的宋江智取宁海军:张顺用魂魄捉拿方天定,展示了他的非凡武力与忠诚。
- 杭州西湖美景的描绘:从钱王时代开始,杭州城便整齐划一,旧宋时称为清河镇,后来改为花花临安府。到方腊时,城市扩大至东有菜市门、荐桥门;南有候潮门、嘉会门;西有钱湖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北有北关门、艮山门,方圆八十里。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令人赞叹。
- 描写南宋时赤岸地区的壮丽景色:描述银涛卷起的雪景以及白茫茫的潮水。
- 描述南山(妙高峰)上的美景和特别的罨画楼台:引人入胜。
- 讲述宋江和戴宗在西陵桥上为张顺举行的祭奠仪式。
- 南兵和北山路共十员首将分两路来攻打宋江,而南山五将是吴值、赵毅、晁中、元兴、苏泾;北山路也有五位将领温克让、崔彧、廉明、茅迪、汤逢士。南北方各有三员首将带领三千人马,半夜前后开门,两边宋兵也一同追赶,导致双方陷入激烈的战斗。
- 李逵和梁山好汉们成功击退南北两山的敌军,并活捉了茅迪。
赏析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本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宋江智取宁海军,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的英勇善战和智慧策略。同时,通过对杭州西湖美景的描述,增加了故事的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江南水乡之中。此外,文中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述,如张顺的魂魄捉拿、李逵的勇猛等,都充分体现了《水浒传》中“侠之大者”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加深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也让《水浒传》这部作品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