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头领正偏将佐七员,部领船只,随军征进睦州:
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孟康
副先锋卢俊义管领正偏将佐二十八员,收取歙州并昱岭关:
军师朱武、林冲、呼延灼、史进、杨雄、石秀、单廷圭、魏定国、孙立、黄信、欧鹏、杜迁、陈达、杨春、李忠、薛永、邹渊、邹润、李立 李云、汤隆、石勇、时迁、丁得孙、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
当下卢先锋部领正偏将校共计二十九员,随行军兵三万人马,择日辞了刘都督,别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经过临安县进发,登程去了。
却说宋江等整顿船只军马,分拨正偏将校,选日祭旗出师,水陆并进,船骑相迎。此时杭州城内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员将佐,是:张横、穆弘、孔明、朱贵、杨林、白胜,患体未痊,不能征进。就拨穆春、朱富看视病人。共是八员,寄留于杭州。其余众将,尽随宋江攻取睦州,共计三十七员。取路沿江望富阳县进发。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在《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中,“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这一回讲述了梁山好汉们的故事。卢俊义和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们前往攻打睦州城,并在此过程中与敌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诗句:水军头领正偏将佐七员,部领船只,随军征进睦州;
译文:梁山的水军中有七位将领,他们指挥着船只,跟随军队一起出征睦州。
赏析:这里描述了梁山好汉们出征睦州的情景,强调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通过“水军”、“将佐”等词语,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强大军事力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重视和对英勇士兵的尊敬。
注释:水军——指梁山水泊中的士兵。将佐——是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七员——指的是梁山好汉中的七位主要将领。部领船只——指挥着船只,准备出征。随军征进睦州——跟随军队一起出征睦州城。
接下来是副先锋卢俊义管领正偏将校二十八员,收取歙州并昱岭关的内容:
注释:副先锋——指副首领或者副领导。卢俊义——这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后来成为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他担任副先锋,主管一部分军队。正偏将校——是指梁山好汉中的正、偏两派的将领。二十八员——指的是卢俊义领导的二十八位将领。收取歙州并昱岭关——指率领军队占领了歙州和昱岭关两个地方。
赏析:这里描述了卢俊义作为副先锋,带领梁山好汉们攻占了歙州和昱岭关的战役。这不仅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也反映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示,希望人们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译文:卢俊义这位副先锋,统领着二十八位将领,成功占领了歙州和昱岭关。
赏析:这句话总结了卢俊义带领梁山好汉们取得的胜利,强调了他们的实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赞赏和钦佩。
当下卢先锋部领正偏将校共计二十九员,随行军兵三万人马,择日辞了刘都督,别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经过临安县进发,登程去了的内容:
注释:当下——指现在或当前的形势或情况。卢先锋——指卢俊义。部领——指挥。将校——古代军官的称呼。九人——指卢俊义所带领的二十九位将领。三万人马——指军队的人数。刘都督——刘高,他是刘唐的父亲。别了宋江——告别宋江。杭州——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山路——指通往杭州的道路。临安县——今天的浙江省临安市。别了宋江——离开宋江。引兵——率领军队。望——指向某地前进。富阳县——今天的浙江省富阳市。
译文:卢俊义现在率领着他的二十九名将领,拥有三万名士兵,在合适的时机离开了刘都督,告别了宋江,然后率领军队向杭州方向前进。他们经过了临安县,继续前行。
赏析:这段话描述了卢俊义离开宋江后,率领梁山好汉们前往杭州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智慧的展现,也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