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谋妙算擒方腊,先遣行人假献粮。
指日宋军平大内,清溪花鸟亦凄凉。
再说宋江与吴用分调军马,差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员正将为前队,引军直进清溪县界,正迎着南国皇侄方杰。两下军兵各列阵势。南军阵上,方杰横戟在马,杜微步行在后。那杜微浑身挂甲,背藏飞刀五把,手中仗口七星宝剑,跟在后面。两将出到阵前。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方杰亦不打话,两将便斗。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那厮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可怜霹雳火,也作横亡人。方杰一戟戳死了秦明,却不敢追过对阵。宋兵小将急把挠钩搭得尸首过来。宋江见说折了秦明,尽皆失色。一面叫备棺椁盛贮,一面再调军将出战。
诗句
-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 神谋妙算擒方腊,先遣行人假献粮。
- 指日宋军平大内,清溪花鸟亦凄凉。
- 再说宋江与吴用分调军马,差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员正将为前队,引军直进清溪县界,正迎着南国皇侄方杰。两下军兵各列阵势。南军阵上,方杰横戟在马,杜微步行在后。那杜微浑身挂甲,背藏飞刀五把,手中仗口七星宝剑,跟在后面。
- 两将出到阵前。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方杰亦不打话,两将便斗。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
- 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那厮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
- 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可怜霹雳火,也作横亡人。方杰一戟戳死了秦明,却不敢追过对阵。宋兵小将急把挠钩搭得尸首过来。
- 宋江见说折了秦明,尽皆失色。一面叫备棺椁盛贮,一面再调军将出战。
译文
- 水浒传中,在第一百二十一回,卢俊义在昱岭关迎战南国皇侄方杰。他派出使者假装送来粮食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神谋妙算擒方腊”指的是宋江等人智取方腊)
- 不久,宋军决定进攻清溪县。他们派遣关羽、花荣、秦明、朱仝作为先锋,率领军队前进。当他们到达交战的前线时,遇到了南国皇侄方杰的部队。两军对峙,展开激烈的战斗。(”指日宋军平大内”意指宋军很快就能平定皇宫内的叛乱,这里特指清溪县的战斗)
- 在战斗中,宋军将领关胜、花荣、秦明、朱仝率先投入战斗,与方杰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年轻的南国皇侄方杰虽然年岁尚轻,但武艺高强,擅长使用手中的长戟,与宋军将领秦明交手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杜微”是南国皇侄的名字,”背藏飞刀五把”指的是他的装备,”七星宝剑”是他的武器)
- 当两将激战至关键时刻,杜微突然从马后跃出,抽出背后携带的飞刀攻击秦明。由于反应迅速,秦明未能及时躲避,被杜微的长戟刺中,最终阵亡。(”霹雳火”是秦明的绰号,”横亡人”指的是横死的人,即意外死亡的人)
- 方杰见状一戟将秦明刺死,但考虑到安全没有追赶。宋军小将立即上前用挠钩拉回了秦明的尸体。(”丧胆丧魂”形容极度恐惧,此处用于形容方杰因看到秦明被击杀而心生的恐惧)
- 宋江得知秦明战死的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即命令准备棺材安葬,同时重新调整军队,准备再次挑战。(”尽皆失色”形容非常震惊,”备棺椁盛贮”是准备棺材的意思,”备棺椁盛贮”是指准备好棺材并存放好尸体)
- 宋江命令关羽、花荣、秦明、朱仝等将领作为先锋,领兵前进清溪县,准备迎接南国皇侄方杰的主力部队。(”宋江再调军将出战”指的是宋江重新调动军队进行战斗)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是南国皇侄方杰和宋江及其手下的将领。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双方军队的勇猛和智谋。特别是对年轻将领秦明的描写,突出了他的英勇和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勇气。整首诗歌充满了紧张和激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