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诗句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译文
询问者问,如果知识的获取没有进展怎么办?
关键词注释
- 知识:这里指的是学问、理解或学识。
- 不长进:指进展缓慢、提升不明显。
- 如何:疑问词,表示对前述情况的探询。
- 为学:学习和研究的行为或活动。
- 本原: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 渐:逐步、逐渐。
- 盈科而进:比喻逐步积累和提升,就像在水沟里填满后继续前进。
- 仙家说婴儿:比喻纯真无暇的人。
- 纯气:纯净无杂质的气,这里用来形容婴儿出生时的天真无邪。
- 出胎后:从出生开始。
赏析
这首诗讨论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强调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知识时应该保持的纯真和耐心。通过将学习比作种树,诗人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时间来积累,就像植物的成长需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不急于求成,而是持续不断地栽培和维护(如同灌溉树木),这样才能在未来收获成果(如枝叶花实)。
诗中也指出,后儒们过于急切地想要一开始就掌握所有知识和技能,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因为真正的智慧和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这种观点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坚持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这首诗强调了持续努力和耐心等待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纯真态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