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注释】
- 诸公:各位。
- 近见时:近来。
- 少疑问:不多提问,不提出疑难问题。
- 何也?:为什么呢?
- 人不用功:不努力学习。
- 莫不自以为已知:没有人不以为自己懂得了。
- 为学:从事学习。
- 只循而行之是矣:只是依照书本上的条文去做而已。
- 殊不知:却不知道。
- 私欲日生:自私的欲望一天天地增长。
- 如地上尘:如同地上的灰尘一样。
- 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一天不打扫,就又增加了一层。
- 着实用功:切实下功夫。
- 道无终穷:道理是没有尽头的。
- 愈探愈深:越探究越深奥。
- 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必须使精神纯净、没有一点不清晰之处才可以。
【赏析】
这是王阳明《传习录》卷上中《门人陆澄录·五十》中的一段对话。王阳明说:“你们最近看到的时候不多发问,为什么?人们不努力学习,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已经明白的;学习只是遵循书本上的文字去做罢了。他们却不知道,自私的欲望每天都在增加,如同地上的灰尘,一天不打扫就会又有一层。只有真正下功夫去实践,才能看到道理是没有尽头的,越探究越是深奥,一定要使自己的精神纯净得没有一点不清晰的地方才可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往往满足于已经学到的知识,而不再继续深入学习,因此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真正理解,而是认为已经知道。王阳明告诫门人要勤学,不要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知识,要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真理。他提醒门人要有“精白不彻”的精神,即精神纯洁,没有一点不清晰之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问,达到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