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著,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诗句翻译:
“道无方体,不可执著,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译文:
先生回答说:“道没有具体的形态和形状,不能被执着地看待。然而,人们往往拘泥于字面上的诠释来探讨道,这是错误的。现在人们常常只谈论‘天’这个概念,其实并没有真正见过天空。认为太阳、月亮、风、雷是天,是不对的;认为人、物、草、木不是天,也是不对的。道就是天。如果能够理解并认识到这个道理,那么何时何处都是道的体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始终还是开始,都没有区别。心是道,道也是天,只要知道了心,也就明白了道和天。”
关键词注释:
- 道一而已 - 道只有一个,其他一切都从道中产生出来。
- 古人论道往往不同 - 历史上不同的学者对”道”的理解各不相同。
- 求之亦有要乎 - 探索”道”的过程中,有其关键点或原则需要把握。
- 不可执著- 不应该过分执着于某种固定的观念或理论。
- 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 - 只是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义去寻求”道”,这是不正确的。
- 如今人只说天 - 现在的人们常常只是单纯地谈论”天”这个词语。
- 其实何尝未见天 -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见过天空。
- 谓日、月、风、雷即天 - 认为太阳、月亮、风、雷这些自然现象就是天空本身。
- 谓人、物、草、木不是天 - 认为人类、物品、植物、树木等非自然的事物并不是天空的一部分。
- 道即是天 - 道和天是等同的。
- 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 - 如果能够真正认识”道”的本质,那么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之为”道”。
-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 人们各自只根据自己有限的理解来认定”道”的界限。
- 更有何同异 - 在”道”的理解和实践上,不存在任何的差异。
- 心即道 - 内心即是”道”。
- 道即天 - “道”和”天”是等同的。
- 知心则知道、知天 - 只有理解了内心,才能明白”道”和”天”。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道”的本质是多元且包容的,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的心中。作者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道”的独特见解,主张不应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含义,而应深入到心灵深处去体会”道”的真正含义。诗中的”道”与”天”是等同的概念,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宇宙万物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道,这种观念突破了传统哲学对”道”的狭隘定义,赋予了”道”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