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卷上,是陆澄录的一部分。整篇诗歌表达了一个哲学思想:宇宙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它们的根源和本质却是空无一物的“冲漠无朕”。这种思想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哲学,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和根源在于心,而非物本身。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以及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 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
- “万象森然”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景象和现象。
- “冲漠无朕”意味着空虚、虚无、不可捉摸。
- “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表示虽然万物纷杂,但它们的存在都是基于空虚无朕的本质之上。
- 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
- “冲漠无朕”是指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 “‘一’之父”指的是万物的根源是“一”,也就是太极。
- “万象森然者,‘精’之母”则是指万物的具体形态和表现都是“精”(细微物质)的体现。
- ‘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 “‘一’中有‘精’”意味着在“一”这一概念中包含了“精”的概念,即万物都有内在的“精”质。
- “‘精’中有‘一’”表明万物的具体形态(如草木、山川等)都是“精”的表现形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冲漠无朕”与“万象森然”的描述,展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即万物虽然各有其表象和特性,但其根本和源头却是相同的,即空无一物的“一”和“精”。这种思想强调了事物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认为万物都是从“一”和“精”中衍生出来,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同时,这也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源于空无,从而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