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

这首诗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一个篇章,主要讨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以下是对诗句逐句的解释:

  1.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答:“大略亦是。”

注释:

  • 问:提出问题,询问答案。
  • 至善:最高的善,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即吾性:就是我的道德本性。
  • 具吾心:在我心中。
  • 心乃至善所止之地:我的心是至善之所在。
  • 纷然外求:对外物的追求。
  • 志定:意志坚定。
  • 定则不扰扰而静:意志坚定就不会心烦意乱。
  • 静而不妄动则安:心静不妄动则感到安宁。
  • 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感到安宁后就会专心致志于此。
  • 千思万想:深思熟虑。
  • 务求必得此至善:努力追求达到最高的善。
  • 是能虑而得矣:这是能够深思熟虑后得到的。
  • 大略亦是:大概也是正确的。

赏析:
这段诗表达了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内心的至善才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意志坚定、心静如水、专注一致。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接近至善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和稳定。这种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都有积极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