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诗句】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译文】
于是谈论到先生所传授的学问门径,有人注重在修养品德方面下功夫,有人专注于提升见识和理解。
【注释】
- 《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二十二》:这是一本关于王阳明学说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他对弟子们提问的记录。
- “因论先生之门”:因此谈论到了老师的教学门径。
- “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有人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内心的修炼。
- “某人在识见上用功”:有人专注于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见识。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对其弟子薛侃提出的一个哲学问题进行回答。王阳明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弟子们思考自己在学习和修行中应如何定位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即是否应该专注于道德修养还是知识积累。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这句话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带来的不同结果。那些专注于道德修养的人,虽然每天都在进步,但可能仍然感到有所不足,因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提升。而那些专注于知识积累的人,每天的进步都让他们感到自满,认为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
王阳明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这两种态度的一种辩证评价。他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既要注重自我修养,又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真正的成熟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王阳明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想,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并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