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这首诗出自《传习录》,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弟子陈九川在门人中记录的一篇文章。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们对于“知”和“觉”的理解,其实都是源自于我们的主观认知。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产生了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又被称为“知”。同样地,当我们开始有所感受,有所觉悟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又被称为“觉”。然而,如果我们不去真正地去理解这些“知”和“觉”,我们就会落入一种被动的状态。
注释:
- 又曰:这是王阳明在门人中所说的一段话,再次强调了他对“知”和“觉”的理解。
- 来本无知:这里的“来”指的是我们的主观认知,“无知”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 觉来本无觉:这里的“觉”同样指的是我们的主观认知,“无觉”则是我们对这种感觉的感知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深度。
- 然不知则遂沦埋:如果我们不去真正地去理解这些“知”和“觉”,那么我们就会被这些认知所束缚,无法真正地认识到世界的真相。
赏析:
这首诗通过王阳明的门人陈九川的记录,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知”和“觉”的理解。他认为,我们的主观认知其实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因此,他鼓励我们要去深入地去理解“知”和“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实现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