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注释】
琴瑟:两种古乐器。
简编:竹简和丝帛,指古代的书册。
学者:读书人。
不可无:不可以没有。
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因为要有所成就来安住(学习)在它上面,所以心中不放纵自己。
【赏析】
琴、瑟、简编等古代乐器,是读书人必备的,因为有了这些乐器,就可以安住在音乐之中,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性和目的性的重要性。
“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注释】
琴瑟:两种古乐器。
简编:竹简和丝帛,指古代的书册。
学者:读书人。
不可无:不可以没有。
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因为要有所成就来安住(学习)在它上面,所以心中不放纵自己。
【赏析】
琴、瑟、简编等古代乐器,是读书人必备的,因为有了这些乐器,就可以安住在音乐之中,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性和目的性的重要性。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湘江:指湖南一带的江流。 秋半:秋季已过半,指初秋。 井梧稀:井旁梧桐稀少。 碎杵零砧:捣衣声碎而断续。趱客衣:催促客人的衣服。 一榻(zhuā):一张床。 流黄:流光溢彩,指月亮。 花迷:花影迷乱。 红桥:即“虹桥”,在长沙城东湘江西岸。 酒薄被愁欺:酒喝得少,被褥却感到寒冷。被,通“披”。 许大心儿万感齐:心中有许多感触,像天一样广大。 滴尽铜莲:指泪滴湿透铜镜。
【注释】 1.王元诚:唐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小名献之。 2.王郎: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画家。 3.中书:指中书省(官署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为三省之一)。 4.铁为笔:用铁制的毛笔书写。 5.坚珉:坚硬的石头。 6.画沙:在白纸或绢上绘画。 7.唐长史: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号少陵野老。 8.拔毫:指写字用的毛笔。 9.高堂:指高大的殿堂。 10.鸾笺
【诗句注释】 1.梦游黄鹤楼:梦中游览黄鹤楼。 2.扁舟:小船,泛指行船。 3.下临风雨翔寥廓:俯瞰风雨中高远辽阔的空间。 4.长江:指长江水系。 5.巫峡天边一丝络:巫山一带的云彩像丝带一样。 6.春阴:春天的阴霾。 7.洞庭野:洞庭湖边的原野。 8.斜日:太阳偏西。 9.汉阳阁: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古时长江上的一座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塞。 10.九疑峰: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县境内
【诗句释义】: 1. 两溪之间,桃花江水涨满,漫空都是绿色。 2. 站在岸边远望,我徘徊不定,伸手搔首。 3. 三山高耸入云端,鳌鱼竞相争斗,盘涡深处有蛟龙在洗澡。 4. 问那垂虹桥的壮丽景色是否与它相比,可惜神速不及。 5. 流水潺潺流淌,清澈如同玉石。 6. 夜幕降临时,月光如玉般明亮。 7. 对着月亮弄影子,举杯向月共饮。 8. 不要笑话主人痴傻,因为许多行客都羡慕不已。 9.
【赏析】: 这是一首题于谦祠的对联。上联写于谦为国为民,赤手挽银河;下联写于谦忠心耿耿,青山埋白骨。全诗表现了诗人对于谦的崇敬怀念之情。 首句“公”指于谦,“公自大名垂宇宙”是说于谦的声名传遍天下。这句的意思是:你(于谦)自己的名字传遍了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和名声。 次句“青山埋白骨”,意思是:青山掩埋着你的白骨。这一句的意思是:你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英勇牺牲,青山永远铭记着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岳的《游岳麓书事》。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 浮屠观阁摩青霄,盘据名区遍寰宇。 其徒素为儒所摈,以此方之反多愧。 爱礼思存告朔羊,况此实作匪文具。 人云赵侯意颇深,隐忍调停旋修举。 昨来风雨破栋脊,方遣圬人补残敝。 予闻此语心稍慰,野人蔬蕨亦罗置。 欣然一酌才举杯,津夫走报郡侯至。 此行隐迹何由闻,遣骑候访自吾寓。 潜来鄙意正为此,仓卒行庖益劳费。 整冠出讶见两盖
溪石何落落 溪水何泠泠, 坐石弄溪水, 欣然濯我缨。 溪水清见底, 照我白发生。 年华若流水, 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 吾道终何成。 注释: 1. 溪石:指的是溪边的石头。 2. 落落:形容石头的形状或状态不整齐、不规则。 3. 泠泠:形容溪水的声音清澈、流畅。 4. 坐石弄溪水:坐在石头上玩弄着溪水。 5. 欣然:愉快地。 6. 濯我缨:洗掉我头上的帽子,即洗澡。 7
这首诗是作者在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营茅乘田隙(营茅:建房或建造房屋) 利用田地的缝隙,抓紧时间建起了茅草屋。 洽旬始苟完(洽旬:十天) 经过十天的努力,简陋的房屋终于建成。 初心待风雨(初心:最初的心意或计划) 等待风雨的到来,以考验房屋的坚固程度。 落成还美观(落成:建成,完工) 房屋建成后,依然美丽。
诸生来(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简滞动罹咎,废幽得幸免。 夷居虽异俗,野朴意所眷。 思亲独疚心,疾忧庸自遣。 门生颇群集,樽单亦时展。 讲习性所乐,记问复怀腼。 林行或沿涧,洞游还陟巘。 月榭坐鸣琴,云窗卧披卷。 澹泊生道真,旷达匪荒宴。 岂必鹿门栖,自得乃高践。 【注释】: 1. 简:简慢 2. 滞动:停留的动乱 3. 罹(lí):遭受,遭遇 4. 废:废置,贬谪 5. 夷居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下设。 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 注释: 1. 方园不盈亩:方形的园地不大,面积不太多。 2. 蔬卉颇成列:蔬菜瓜果排列得整整齐齐。 3. 分溪免瓮灌:将溪水分流灌溉,避免瓮罐装满后再倒水。 4. 补篱防豕蹢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这里的“今人”指的是当代人,“吃饭时”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吃饭时刻。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吃饭这个平凡的时刻,人们往往会感到心神不宁,因为心思被琐碎的事情所占据,无法平静下来。 “只缘此心忙惯了”,这里的“此心”指的是内心的思绪和情绪,“忙惯了”则是说人们习惯了忙碌的思维和情绪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人们之所以在吃饭时心神不宁
诗句解释: “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 中的“人有过”指的是人的过错。"多于过上用功"表示在改正错误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努力。"就是补甑" 则比喻为补救过失,但方法不当,就像修补一个瓦罐一样,结果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译文: 如果一个人犯错误,却总是在错误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去修正,这就像是去修补一个瓦罐一样,结果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关键词注释: - 过:这里指人的过错。 -
“孔子气魄极大,凡帝王事业,无不一一理会,也只从那心上来。譬如大树有多少枝叶,只是根本上用得培养功夫,故自然能如此,非是从枝叶上用功做得根本也。学者学孔子,不在心上用功,汲汲然去学那气魄,却倒做了。” 注释: 1. 孔子:指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2. 气魄: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志向和气概。 3. 帝王事业:指帝王般的事业或权力。 4. 根本: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基础。 5.
注释: - 长夜生寒翠幕低:描述了夜晚的寒冷和帷幕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 - 琵琶别调为谁凄:用“琵琶别调”指代了某种特定的音乐或曲风,表达了这种音乐给听者带来的哀愁与凄凉。 - 君心无定如明月:通过比喻“君心”(指某人的心)来描述其不固定、多变的特性,就如同明月一样难以捉摸。 - 才照楼东复转西: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移动的场景,暗示着情感或命运的变化无常。 译文:
原文: 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 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 译文: 王阳明叹息道:“世上那些只知道学习的人,只要没有打破这种固执己见的病状,就不是真正善于与人为善。” 崇一说:“这种固执己见的病状,只是因为过于追求高尚,而忘记了自身的本分。” 注释: - 先生(王阳明):指代王阳明。 - 知学的人:指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 - 病痛
【诗句释义】 这首诗的首句是“问:‘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这里的“良知”指的是人的本性或本心,也就是人的道德本质。诗人提出问题:“良知原本是中和的,为什么有时候会有过(偏差)或者不及(不足)的情况?” 【译文】 有人问:“人的良知本来就是中正平和的,但为什么有时候会有过失(偏颇)或者不足够的地方?” 【注释】 1. 良知:指人的本性中的善良、正直的品质。 2. 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