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

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

原文:

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

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

译文:
王阳明叹息道:“世上那些只知道学习的人,只要没有打破这种固执己见的病状,就不是真正善于与人为善。”
崇一说:“这种固执己见的病状,只是因为过于追求高尚,而忘记了自身的本分。”

注释:

  • 先生(王阳明):指代王阳明。
  • 知学的人:指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
  • 病痛:这里指的是一种固执己见的心态。
  • 不是善与人同:意即如果不能克服这种病状,就不具备真正的善良。
  • 崇一:可能是王阳明门下的一位弟子或追随者。
  • 好高不能忘己:指过于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而忽视了个人的本分和实际能力。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对人性中固执己见这一病态的深刻洞察。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学习、知道反省的人,才能超越这种固执,达到与人为善的境界。这里的“病痛”并非字面上的疾病,而是比喻一种思想上的固执和偏见。而“善与人同”则是指具有真正善良的本质,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

崇一的言论进一步点出了这种固执的根源——过于追求个人的道德升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这种观点在儒家思想中是较为罕见的,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个体修养的高度要求和现实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