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青空分燕尾。一片残云,犹作孤峰紫。剪剪白蘋风歘起,藕花露滴清波里。

为问贴天双燕子。底事能忘,辛苦春前垒。回首垂杨无限意,无情也应悲秋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蝶恋花·早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落日青空分燕尾。一片残云,犹作孤峰紫。剪剪白蘋风歘起,藕花露滴清波里。

  • 落日和青空分开了像燕尾一样的形状。
  • “一片残云”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虽然已经消散但仍有形状像山峰的紫色。
  • “剪剪白蘋风歘起”形容微风吹动时水面上的水草像被剪刀剪断一样轻轻摇曳。
  • “藕花露滴清波里”描绘了清晨荷叶上晶莹的露珠落在清澈的水波中的景象。

为问贴天双燕子。底事能忘,辛苦春前垒。

  • 询问那贴着天空飞翔的双双燕子。
  • “底事”即为什么,这里表示疑问;“能忘”即忘记,表示不解其意。
  • “辛苦春前垒”暗喻燕子在春天来临之前辛勤筑巢。

回首垂杨无限意,无情也应悲秋死。

  • 回首时看到杨柳(垂杨)展现出无尽的情感。
  • “无情也应悲秋死”表达了即便是没有生命的柳树,也应该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色与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之美与人事之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用“落日”、“青空”、“残云”等词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凉意的自然景观,接着又通过“剪剪白蘋风歘起”,以及“藕花露滴清波里”,展现了早晨清新而生动的湖光山色。

诗中还特别提到了“贴天双燕子”,燕子作为常见的鸟类,常被用来比喻离别或重逢的情感。这里的燕子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回首垂杨无限意,无情也应悲秋死”则把这种感伤的情绪推向了顶点。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植物——特别是杨柳——的深情描写,传达出它们在秋日里也能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哀愁,即使它们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的感情的共通性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