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至德,天之德也。顺天下之理而不凿,五伦百行晓然易知而简能,天之所以行四时、生百物之理在此矣。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

  敦,存仁之体也;化,广知之用也。大德存仁于神而化无不行,智皆因仁而发,仁至而智无不明。化者,厚之化也,故化而不伤其厚,举错而枉者直,此理也。

  “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敔按:此言用涵于体,体著于用,小德大德,一诚而已

  渊泉则无不流,惟其时而已,故德以敦仁为本。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器者,有成之谓。仁成而纯乎至善,为不逾之矩则。小德如川之流,礼有损益,义有变通,运而不滞,而皆协于至一,故任让、进退、质文、刑赏,随施而可。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易简之善配至德”。

至德,天之德也。顺天下之理而不凿,五伦百行晓然易知而简能,天之所以行四时、生百物之理在此矣。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

敦,存仁之体也;化,广知之用也。大德存仁于神而化无不行,智皆因仁而发,仁至而智无不明。化者,厚之化也,故化而不伤其厚,举错而枉者直,此理也。

“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敔按:此言用涵于体,体著于用,小德大德,一诚而已

渊泉则无不流,惟其时而已,故德以敦仁为本。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器者,有成之谓。仁成而纯乎至善,为不逾之矩则。小德如川之流,礼有损益,义有变通,运而不滞,而皆协于至一,故任让、进退、质文、刑赏,随施而可。

注释:

  1. 子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孔子说:“易简(指简易明了)的美德与最高的道德相符合。”

  2. 至德,天之德也。
    至德,即最高的德行。它是天的德行。

  3. 顺天下之理而不凿。
    顺应天下的规律,但不过分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4. 五伦百行晓然易知而简能。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和百行(各种行为规范)都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且都能通过简约的方式去实现。

  5. 大德敦化。
    大德行善的人能够敦厚教化他人。

  6. 敦,存仁之体也;化,广知之用也。大德存仁于神而化无不行,智皆因仁而发,仁至而智无不明。
    敦(存储、保持)是仁的根本,化(影响、改变)是智慧的作用。大德存在于仁之中,并通过它去影响和改变世界,使得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7. 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小德行善的人如同源远流长的泉水,随时都会出现。

  8. 敔按:此言用涵于体,体著于用,小德大德,一诚而已。
    我的看法是:用蕴含在体中,体体现在作用上。无论大小德行,都基于真诚之心。

  9. 渊泉则无不流,惟其时而已,故德以敦仁为本。
    像深渊中的泉水一样,没有一处不是流动的,只有在适当的时机才会流淌。因此,德行的基础是敦厚仁爱。

  10.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最高级的德行不会越过界限,而低级的德行可以自由出入。高级德行就像器具那样完善,低级德行则是灵活多变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德行的大小并不影响其本质。最高级的德行,如同深渊中的泉水一般自然流淌,不逾越任何界限;而低级的德行,虽然可能有所出入,但其本质仍然是真诚的。这种观点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真诚的心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是最普通的德行也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提升达到更高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