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余生于烈皇之朝,长于圣安之世,佐威虏以于征,从长兴而再起;追怀故君,何臧何否。言念旧臣,何功何罪。或旰食而宵衣,或坠簪而遗珥,或麦饭以自尝,或肉糜之勘耻。推本先朝,追原祸始,神宗之垂拱不朝,熹庙之委裘而理,罪莫炽于赵高,害莫深夫褒姒,惟屈氂之下狱,与朱浮之赐死,虽大臣之无刑,非圣人之得已。至于五世偏安,三朝旧事,指触瑟为贞规,目采芝为佞轨。使腥秽之北风,陷泥涂于南纪,殷深源之方略空空,王夷甫之风流尔尔。若乃威虏偏裨,长兴文吏,原非将帅之才,未有公侯之器,兴怀鸿鹄之形,颇见龙蛇之志,日日胡床之卧,夜夜钧天之醉,既一战之未申,沦九死而靡悔。黄土一抔,丹青万祀。

余草木门庭,旗常家世,家淑人黄鹄之悲,先文忠白虹之气,非无德曜之妻,尚有文姬之姊,衣冠列于杜曲,姓氏通夫槐里。寄食无乡,望尘有地,范丹之甑长寒,卞彬之虱未弃,达士穷途之悲,壮夫歧路之泪。载念簪缨,言怀邦国,恨欲言而声已吞,愁将诉而泪沾臆,何必雍门之琴,无假武陵之笛。日月如驰,亲朋不识,独剑空囊,三江浪迹。人容鼓吏之狂,世笑愚公之癖,混缁羽之高贤,结屠箫之豪客,三桑无再浴之期,一饭有千金之值,望旧乡而云影苍苍,吊故垒而风声恻恻。蒋诩之径不开,王猷之舟时出。秋水迢遥,寒林萧瑟,野兽暮号,群鸦晚集,鹤唳霜惊,鸥眠月直,过耳伤神,仰天太息。山气兮江光,春阳兮秋色。嫖姚空旧筑之坛,郎将有先陪之戟,蛟龙非遇雨之期,鲲鹏无御风之力,韩王孙之城下,知已谁人;宋如意之堂前,伤心何极。下江但见夫绿林,圯桥未逢其黄石。此孤臣所以辍食而拊心,枕戈而于邑者也。

《大哀赋》是明代文学家夏完淳的一篇长篇叙事抒情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下是诗句及其翻译与注释:

  1. “粤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玉鼎再亏,金陵不复”:“粤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玉鼎再亏,金陵不复;公私倾覆,天地崩离。”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即明朝末年的国破家亡。乙酉年和壬午月分别对应了天启壬申年和崇祯壬戌年,这两个年份都与国家的动荡有关。玉鼎象征朝廷,再次受损则意味着朝廷的权威进一步下降。金陵,即南京,是当时明朝的都城。全句表达了国家在这一时期内经历的巨大灾难,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全面崩溃。
  • 译文:在天启壬申年和崇祯壬戌年交替之际,朝廷再次遭受重大打击,南京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已经不复存在。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捕捉。通过对具体时间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无力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1. “托命牛衣,巢身蜗室”:“托命牛衣,巢身蜗室。”
  • 诗句解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辛酸。牛衣是指牛身上的蓑衣,蜗室指的是蜗牛居住的小房子,象征着狭小而简陋的生活空间。这里暗示了作者生活在战乱和社会动荡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 译文:我只能在牛衣里苟且偷生,居住在蜗居般的狭小空间内。
  • 赏析:这两句诗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悲惨遭遇,以及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通过这种形象的描述,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的处境,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所有受苦人民的同情。

夏完淳的《大哀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道德和信仰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