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燕子矶,我三度经过。水流湍急,船只到这里,被迅速拖拽,用铁钩拉船缆,蚂蚁一样争先恐后地爬上去。从篷窗中看到石骨棱层分明,在水边支撑抗拒,令人不喜而恐惧,不知道岸边有这样的境界。戊寅(初五)到京后,与吕吉士一起出了观音门,游览燕子矶。才知道佛地仙都,就在面前走过了。登上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神灵爽朗,须眉挺立。绕着山岭走到燕子矶上,坐在亭子里,看江水清澈,船下行如箭一般快。折向南走,走到观音阁,爬索桥上去。阁旁的僧院里,有千寻高的峭壁,陡峭坚硬;几棵大枫树,郁郁葱葱的树木围绕着它,森森冷绿;小楼孤独地对视,就可以面壁十年。今年,我回到浙江的时候,闵老子、王月生送我来到燕子矶,饮石壁上。

赏析:

此诗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作者游历燕子矶时所作。燕子矶是长江入南京城处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西南长江北岸。作者在此游览时,曾登关王殿,观吴头楚尾的壮丽景色,并感叹于自己当年错过佛地仙都的遗憾之情。全诗通过对燕子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