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空望剡溪船,惆怅儿家宕子缘。
却似蓬山风引去,不教凡质近神仙。
【注释】:
①三年空望剡溪船:意思是三年来一直空望着从剡溪船上归来,但不知他在哪里。②惆怅儿家宕子缘:宕子,指张宕。宕子姓张,名宕,是诗人的朋友,因有才艺,常游于江、浙一带,与王维为友。③却似蓬山风引去:蓬山,即蓬莱山,在海中,传说仙人居住之所。④不教凡质近神仙:意思是不让我这凡人能接近神仙。
【赏析】:
《哭宛君姑叶安人》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写于天宝五载(746)秋九月,当时作者在长安,而宛君则在剡溪的家中。
开头两句“三年空望剡溪船,惆怅儿家宕子缘”,说自从三年前我空望了从剡溪上驶来的船只,惆怅不已,是因为思念我的朋友宕子。宕子姓张,名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曾漫游于江南地区,诗作多寄寓高远之意。《新唐书•文艺传上》载:“(李)白少时好游名山,学道终南山,与元丹丘隐于蓝田山。”此诗正是李白游历江南时期的作品。宕子与王维同为友人,其人才华出众。据《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少任侠,手屠牛以为业。”可见宕子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武功不凡,所以诗人才如此怀念他。
三四两句“却似蓬山风引去,不教凡质近神仙”,宕子之去如仙风所引,远离尘世,不被凡质所羁绊。这两句表达了对宕子的无限深情和美好祝愿。“蓬山”,即蓬莱山,在东海之中,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风引”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宕子乘风而去的景象。“凡质”一词指凡人之躯,表明宕子已经脱俗超凡,不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整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又寄托了他对朋友未来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全诗以“三年空望剡溪船”起笔,点明诗人因长时间未能见到宕子而深感遗憾;然后以“惆怅儿家宕子缘”收尾,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中间部分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宕子比作蓬莱仙山上的仙人,既表现了宕子之才之德之雅,又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却似蓬山风引去,不教凡质近神仙”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宕子的祝福之词,希望他能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