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厓石间,其势不两大。
松根与石斗,摩轧发奇怪。
文章世所惊,风气日以坏。
椎剥斧斤馀,俱伤而并败。
情文困追琢,至道在稊稗。
上人禅者流,独往脱天械。
燕坐一室中,心游大千界。
松风与石濑,萧瑟杂滂湃。
物我澹相忘,灵虚绝纤介。
瞻彼五髻峰,峭拔出天外。
长松将秀石,出入妨而隘。
日与二者俱,消摇一何快。
逝将从君游,吾衰怯行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内容如下:
1.松生厓石间,其势不两大。
2.松根与石斗,摩轧发奇怪。
3.文章世所惊,风气日以坏。
4.椎剥斧斤余,俱伤而并败。
5.情文困追琢,至道在稊稗。
6.上人禅者流,独往脱天械。
7.燕坐一室中,心游大千界。
8.松风与石濑,萧瑟杂滂湃。
9.物我澹相忘,灵虚绝纤介。
10.瞻彼五髻峰,峭拔出天外。
11.长松将秀石,出入妨而隘。
12.日与二者俱,消摇一何快。
13.逝将从君游,吾衰怯行迈。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树生长于崖石之间的画面,并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修行境界的深刻认识和感悟。下面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松生厓石间,其势不两大:松树生长在岩石之间,它们的生长态势并不张扬,而是内敛、稳重。这反映了诗人对松树品质的高洁赞美。
松根与石斗,摩轧发奇怪:松树的根系深入石缝,与坚硬的石头相互较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感到惊讶。
文章世所惊,风气日以坏:世间的文章和风气被松树所震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气也在不断地败坏。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
椎剥斧斤余,俱伤而并败:经过斧头的砍削和锯子的加工,树木的根部和枝条都被破坏了,最终一起走向了毁灭。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贪婪。
情文困追琢,至道在稊稗:追求华丽的文字和装饰,往往忽略了真正的道理。真正的至道存在于平凡之处,而不是华丽的言辞。
上人禅者流,独往脱天械:那些追求禅宗的人,虽然也修习功夫,但他们过于拘泥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自由的境界。只有独自行走的人才能够摆脱世俗的枷锁。
燕坐一室中,心游大千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室内,通过想象能够游走在大千世界中,这体现了他超然物外、心游四方的精神境界。
松风与石濑,萧瑟杂滂湃:松风呼啸于山涧之间,与汹涌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激昂的氛围。
物我澹相忘,灵虚绝纤介:诗人忘却了物我之间的界限,达到了精神的空灵和超越,不再被琐碎的事物所束缚。
瞻彼五髻峰,峭拔出天外:诗人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峰,它们高耸入云,如同五颗尖顶的髻一般,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长松将秀石,出入妨而隘:长松与秀丽的石头相互依存,但同时也存在障碍和压迫,这使得两者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日与二者俱,消摇一何快:太阳每天都伴随着这两种事物一起移动,这种无忧无虑的状态让人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
逝将从君游,吾衰怯行迈:诗人决定跟随这样的境界一起旅行,但因为他年岁已高,步伐变得缓慢,所以有些害怕前进。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未知旅程的恐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生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心游天下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难以达到的,但却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