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作掾归东吴,才名已与功名俱。
道上争看白鸲鹆,海中暗长青珊瑚。
西湖竹枝正好听,北海柳瘿安可无。
若见林逋为传语,乌生不愧麻衣粗。

送王元鲁归吴

王郎作掾归东吴,才名已与功名俱。
道上争看白鸲鹆,海中暗长青珊瑚。
西湖竹枝正好听,北海柳瘿安可无。
若见林逋为传语,乌生不愧麻衣粗。

注释:

  1. “王郎作掾归东吴”:王郎即将作为掾(官员)回到东吴。这里“掾”指的是古代官职的一种,类似于现代的公务员或小职员。
  2. “才名已与功名俱”:王郎的才华和名声已经与他的功名相匹配。这里的“功名”指的是在仕途上的成功,而“才名”则是指他的才华和名誉。
  3. “道上争看白鸲鹆”:在路上的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着白鸲鹆(一种鸟)。这里的“白”可能指的是这种鸟的颜色,也可能是形容它的白色毛发。“鸲鹆”是一种鸟类,以其叫声优美而著称。
  4. “海中暗长青珊瑚”:在大海深处,悄悄地生长着青色的珊瑚。这里的“海中”指的是海洋深处,而“青珊瑚”则是海底的一种珍贵矿石,因其颜色鲜艳而得名。
  5. “西湖竹枝正好听”:在西湖边,听着竹枝词的音乐非常美妙。竹枝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来吟咏自然景色或表达情感。“竹枝”可能是某种乐器的名称,或者是指以竹制的各种器物。
  6. “北海柳瘿安可无”:北海的柳树因为形状奇特而有独特美感,怎能说它没有价值呢?这里的“北海”可能是指中国的北方地区,而“柳瘿”则是指柳树的畸形形态。
  7. “若见林逋为传语”:如果你见到了林逋,请告诉他我的这番话。林逋是唐代诗人,以其隐居山水、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著称。这句话可能是作者对友人的一种鼓励或嘱托,希望他在官场上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
  8. “乌生不愧麻衣粗”:像乌鸦一样朴素,也不愧于穿着粗糙的衣服。这里的“乌生”可能是指乌鸦,象征着朴素或低调的生活态度;而“麻衣粗”则是指简朴的衣物。这句话可能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自谦,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赞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王郎的归乡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首句即点明了王郎即将离开并踏上归途,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才华和名声已经达到了与他的职业地位相匹配的水平,表明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第三句描绘了路上人们对他的关注,第四句则转向海洋深处的神秘景象,第五句再次回归到自然景物的描写,第六句则将注意力引向了另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北海的柳树。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