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此妙香,五分普熏。
筐篚斯实,有玄有纁。
物微礼具,敬奉慈尊。
庶祈鉴只,展我殷勤。
昭信曲
这是一首祈神赐福的祝祷诗,其内容如下:
维此妙香,五分普熏。
筐篚斯实,有玄有纁。
物微礼具,敬奉慈尊。
庶祈鉴只,展我殷勤。
译文:
愿神明赐予我香气,让香气遍布四方。
筐子里盛满了祭品,其中有黑色也有红色。
这些微小的礼物,都是献给神明的敬意。
希望神明能保佑我们,让我们能够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
维此妙香,五分普熏。
筐篚斯实,有玄有纁。
物微礼具,敬奉慈尊。
庶祈鉴只,展我殷勤。
昭信曲
这是一首祈神赐福的祝祷诗,其内容如下:
维此妙香,五分普熏。
筐篚斯实,有玄有纁。
物微礼具,敬奉慈尊。
庶祈鉴只,展我殷勤。
译文:
愿神明赐予我香气,让香气遍布四方。
筐子里盛满了祭品,其中有黑色也有红色。
这些微小的礼物,都是献给神明的敬意。
希望神明能保佑我们,让我们能够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
应制赋听松 石榻坐来久,松涛万壑声。 轻扬同梵呗,细奏学龙笙。 不独回禅寂,犹能悦圣情。 莫归还在耳,魂梦亦须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听松》。诗中描绘了听松的意境,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石榻坐来久”,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坐在石榻上的情景。石榻是古代的一种石制的床,通常用石头制成,上面铺设木板。石榻可以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
溪涨 晓起闻溪涨,披衣立小轩。 译文:清晨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立刻穿上衣服走到小轩前。 注释:溪涨:指早上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的声音。披衣:穿好衣服的意思。立:站在。小轩:指小亭子或小屋的一角,供人休息的地方。 赏析:诗人一大早起来,听到溪流的水位上涨了,他立刻穿上衣物,走向自己站立的小轩。这里的“披衣立小轩”描绘了诗人早起后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 混茫初学海
送澜法师归云门 原诗:故山从此去,何日更相逢。 注释:这里的“故山”是指作者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山,“从此去”表示离开这个地方。“何日更相逢”表达了诗人对与老朋友再次相见的期待。 译文:我家乡的山从此开始远去,何时能再与你相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用“故山从此去”来表达自己离开家乡的情感,而“何日更相逢”则表达了他对与老朋友再次相聚的渴望。 第二句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两句一组。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残睡夜将晨 - “残睡”指的是深夜尚未完全清醒时的睡眠状态,“夜将晨”表示即将黎明的时刻。 2. 分明见故人 - 这里描述的是清晨醒来后,能够清晰地看见老朋友的情景。 3. 剧知情是妄 - “剧知”意为清楚地知道或了解,而“妄”在这里指的是虚幻、不真实。 4. 翻说梦成真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
重答夏本心 一首表达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诗歌 有约何曾至,无期却自来。 温暖阳光照沙岸,清雅竹边赏梅香。 山鸟似琴伴我坐,溪云轻拂对茶尝。 桓公遗庙近在旁,乘兴同行共畅谈。 注释解释: - 有约:指过去的约定或承诺。 - 何曾到:表示过去的承诺并未实现。 - 暖怜:意为喜欢温暖的阳光。 - 沙上日: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情景。 - 清爱:形容喜爱清新的事物,如竹子旁边梅花的清香。 - 山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判断正误。 “白发神仙吏”,是说徐典史年老时头发已经全白了,像神仙一样。这一句中,“白发”是年龄的象征,“神仙”是形容人长寿的,“吏”,指官吏,“神仙吏”指的是一个年老的官员。“八十龄”,是说徐典史年已八十,“龄”在这里是虚词,用来表示年龄,相当于“年纪”,“八十龄”是指徐典史的年龄。
【注释】 洞山泉:指泉水。 谐舜咨赋:相传《尚书·洪范》中舜让伯益占卜时,有神人以“水”为题作《水志》。后因称以水为题材的文章为“咨文”。此句说这泉水就是从洞山流出的,所以称为“洞山泉”。 潇潇:水声。 外见:外界看到。 偏向:偏爱,偏于。 客思:指作者的游子之思。 禅心:禅宗僧人的心。这里指诗人自己。 休论(yán):不要议论。 在山清:指山中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洞山泉
【注释】 1. 仲夏初相别:仲夏,指农历五月。相别,分别。2. 何知异死生:何知,哪里知道;死生,生命长短。3. 艰难十日会:艰难,形容处境困难。4. 感激百年情:感激,感激涕零的情怀;百年情,一生之交的情谊。5. 岩穴无遗佚:岩穴,山岩洞穴。无遗佚,没有遗漏或遗弃的人。6. 交游失老成:交游,交往的朋友。老成,指有阅历和经验的长者。7. 忍将刍一束:忍,忍受;刍,喂牲口用的草束,这里用作比喻
暑病只思卧,坐来头目昏。 注释1:暑病:指因天气炎热而生病。 译文1:因为暑气逼人,所以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爱凉频换簟,畏日不开门。 注释2:簟(diàn):竹席。 译文2:我频繁地更换竹席来避暑。 穴鼠窥人出,林蝉入耳喧。 注释3:穴鼠:洞穴里的老鼠。 译文3:洞中的小老鼠也出来窥探人的动静。 林蝉(qín chuán):树木上的蝉。 译文4:树林里的蝉声嘈杂。 赏析
【注释】 栎山西斋雨中作:在栎山西面的书房里,雨中所作。栎山,指庐山。西斋,书房。 疏雨过高峰:稀疏的雨水滴落过高高的峰巅。 幽斋对碧松:幽静的斋房面对青翠的松树。 出山云似马,落涧水如龙:从山中出来,天空中的云好像骏马;从山涧跌落,水好像龙一样。 句向静中得,身于僻处慵:诗的意境是从静中得到的,而身体则在偏僻的地方闲适地度过。 小童林下至,报有虎行踪:小僮儿跑到树林下边来报告说有老虎出没。
注释: 1. 泥连先馈:泥是泥土,用来包裹食物。先馈指的是先送上供品。 2. 纯陁后供:纯陀,即纯净、美好;后供,指后面的供品。 3. 进兹肴膳:进,献上;兹,这;肴膳,菜肴和饭食。 4. 间奏鼓钟:间奏,在宴会中演奏音乐以助兴;鼓钟,指打击乐器。 5. 皿器斯洁:皿,器皿;斯,这里作副词用,表示如此;洁,清洁。 6. 黍稷惟丰:黍(shǔ),高粱的别称;稷(jì),粟的别称。 7. 无远弗届
注释: - 仁风广被,春日载熙。 - "仁风"指的是仁爱的风气,"广被"表示广泛传播;"春日"是指春天,"载熙"意味着充满了喜悦和活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仁爱之风广泛传播,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 - 天人共仰,显幽靡遗。 - "天人"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共仰"表示共同敬仰;"显幽靡遗"指的是让隐秘的、不为人知的事物也显露出来,没有遗漏。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相互尊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佚名的作品,内容为: 礼诚在敬,三献靡加。 释尊燕喜,乐奏无哗。 明徵瑞应,昭著光华。 冥幽溥济,蒙被祯嘉。 注释 1. 礼诚在敬: 表示对佛法和僧侣的真诚尊敬。 2. 三献靡加: 在佛教中,“三献”指的是三种祭祀仪式,分别是祭酒、祭香、祭花,而“靡加”则意味着这些仪式不需要额外的增添或修饰。这里表达的是对这些仪式的尊重和简化的态度。 3. 释尊燕喜: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①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②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抵鸡足山”。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将选项诗句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作出判断。 本题中,“大哉圣人化,万古垂休经”,大意是说圣人的教化多么伟大,万代流传着圣人的道德修养;“自非上智士
【注释】灵鹫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兹山:此山,指灵鹫山。昂然:高耸的样子。骞翥:飞翔,展翅。稽首:拜见,致敬。长住:久处。招提(qiáo tí):佛教建筑,即寺院。窗户:佛寺内供人瞻礼的地方。胜流:贤士。起席:设宴。钟鼓:寺庙的钟和鼓,为报时之用。王舍城:古印度国名,这里指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民俗(fú mì):民风习俗,风俗。给孤园:在杭州西湖边,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别墅。民俗
以下是对《墨竹歌 其二》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魏公文章妙天下,世称善书兼善画。 - 释宗泐: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僧人释宗泐。他以擅长书法和绘画而闻名于世。诗中通过赞美魏公(魏征)的才华,表达了对他文学和艺术成就的敬仰。 2. 松雪高斋秋气清,照眼琅玕入模写。 - 柯敬仲:这是李东阳的作品。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天高洁雅致的画面,松树和雪花相映成趣,清澈的空气中仿佛可以看到竹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