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一峰出,飞楼倚泬寥。
烟云连北土,风物见南朝。
山势临淮尽,江声入海消。
偶来闲眺客,凭槛兴偏饶。

登多景楼

水际一峰出,飞楼倚泬寥。

烟云连北土,风物见南朝。

山势临淮尽,江声入海消。

偶来闲眺客,凭槛兴偏饶。

注释与赏析

  • 诗题: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歌,通过描绘多景楼周围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情感的抒发。
  • 诗句中的“登多景楼”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登上多景楼这一行为和目的。

译文
在水边,一座山峰突兀地出现;
飞楼矗立在空旷寂寥之中。
烟雾缭绕,云雾弥漫,仿佛连接着北方的土地;
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联想到南方的风光。
山脉延伸至淮河之边,直至尽头,江水流淌,声音消失入海中。
偶尔来到这座楼中,我悠闲地观望四周的风景,心情特别愉悦,兴致盎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多景楼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水际一峰出”,描绘了多景楼附近的山峰,突出其在水域中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性。接下来的“飞楼倚泬寥”则进一步展现了多景楼本身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空灵而又高远的感觉。

第二联“烟云连北土,风物见南朝”,通过对烟、云和风物的描绘,展示了多景楼周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南北地域的差异和融合。最后两句“山势临淮尽,江声入海消”,则进一步将视线引向远处,描绘了整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以多景楼为起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引人深思,如“偶来闲眺客,凭槛兴偏饶”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也暗示了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在纷扰喧嚣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