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之西来九仙,九仙之台高插天。
少时梦想不得到,行年五十初攀缘。
是时十月天色肃,霜枫露草迷深谷。
道遇幽人身姓吴,自谈曾授长生箓。
心性好洁住冰斋,不逐烦俗成群侪。
为予指点且先导,拍手云外开尘怀。
一别十年空羽翰,夜深风断啼猿乱。
惟有幽人山下留,杖屦之时入星汉。
苒苒光阴五十春,容色无殊台上人。
竞道仙村长藜棘,常依洞石作比邻。
我已无心问五岳,知君犹慕彭铿学。
他年台上听吹笙,不知谁识王乔鹤。
玉笥歌赠吴冰斋
罗洪先七言古诗赏析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朝著名学者、方志学家,曾担任翰林院修撰,迁左春坊赞善。他与明海丰县令张济时为同乡挚友,共同撰写了《嘉靖海丰县志》序。罗洪先是明代“三杨”之一杨士奇的后代,家学渊源深厚,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玉笥歌赠吴冰斋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七律诗。整首诗歌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词原文:
玉笥之西来九仙,九仙之台高插天。
少时梦想不得到,行年五十初攀缘。
是时十月天色肃,霜枫露草迷深谷。
道遇幽人身姓吴,自谈曾授长生箓。
心性好洁住冰斋,不逐烦俗成群侪。
为予指点且先导,拍手云外开尘怀。
一别十年空羽翰,夜深风断啼猿乱。
惟有幽人山下留,杖屦之时入星汉。
苒苒光阴五十春,容色无殊台上人。
竞道仙村长藜棘,常依洞石作比邻。
我已无心问五岳,知君犹慕彭铿学。
他年台上听吹笙,不知谁识王乔鹤。诗句释义:
- 玉笥之西来九仙:指传说中的九位仙人所居之地,位于玉笥山之西,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九仙之台高插天:形容九仙所在之处地势高峻,如同插天一般,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少时梦想不得到:年轻时未能实现的理想或愿望。
- 行年五十初攀缘:到了五十岁才开始追求并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
- 霜枫露草迷深谷:深秋时节,枫叶染霜,露珠沾草,山谷中一片萧瑟景象。
- 道遇幽人身姓吴:在旅途中偶遇一位名叫吴的隐者,此人或许曾经传授过长生不老之术。
- 心性好洁住冰斋:表明诗人心性纯净,生活简朴如同居住在冰清玉洁的环境中。
- 不逐烦俗成群侪:远离世俗繁华,不随波逐流,保持内心的纯净。
- 为予指点且先导:诗人在迷茫时得到这位隐者的指引和引领。
- 拍手云外开尘怀: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拍手欢呼,仿佛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摆脱尘世的困扰。
- 一别十年空羽翰:指与朋友分别已十年之久,书信往来稀少,象征友情的淡薄或疏远。
- 夜深风断啼猿乱:夜晚寂静无声,只有风声和猿猴的啼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 惟有幽人山下留:唯一能够留下足迹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们。
- 杖屦之时入星汉:拄着拐杖,穿着布鞋,行走在繁星点点的银河之下,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苒苒光阴五十春: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五十春秋。
- 容色无殊台上人:虽然岁月流逝,但容颜并未改变,仍保持着台上人的风采。
- 竞道仙村长藜棘:周围的乡村被荆棘覆盖,显得荒凉而古朴,彰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
- 常依洞石作比邻:常年依靠着洞穴中的石头作为邻居,象征着与自然为邻的生活方式。
- 我已无心问五岳:我已经没有心思去拜访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了。
- 知君犹慕彭铿学:您依然怀念着彭铿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 他年台上听吹笙:将来有一天,我会在台上吹奏笙箫,期待那美妙的音乐。
- 不知谁识王乔鹤:不知道谁能够认识那只神奇的王乔鹤。
- 诗词译文:
罗洪先在这首《玉笥歌赠吴冰斋》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对隐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全诗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情怀和对超脱俗世的追求。
罗洪先的这首《玉笥歌赠吴冰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探讨。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罗洪先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还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