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之山千岁雪,化作白石成岩穴。
返照疑从瑶岛来,刚风不度银花折。
青天垂素虹,隐隐十九峰。
散入西洱海,倒映玉芙蓉。
当年曾此洗兵甲,馀波无复藏蛟龙。
山上多香草,白石无人扫。
有客抱孤怀,结庐向幽岛。
夜扣玉真玄,朝咏阳春篇。
冰蚕作纨绮,霜羽凌云烟。
吁嗟乎六鳌之足不可断,洱海萧萧流水缓。
何时长揖金马门,共君且学嵇中散。

诗句赏析:

  • 点苍之山千岁雪,化作白石成岩穴。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点苍山的壮丽景象,山中的积雪千年不化,最终凝结成白色的岩石,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千岁”和”白石”两个词汇都传达出了时间的厚重感和自然的力量,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

  • 反照疑从瑶岛来,刚风不度银花折。
    解析:这句诗通过“反照”和“银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里的“瑶岛”可能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暗示着某种神秘或超然的境界,而“刚风”则形容了风的强大和不可抗拒,给人一种凛冽而清新的感受。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青天垂素虹,隐隐十九峰。
    解析:这两句诗以天空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青天”和”素虹”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空景象,而 “隐隐十九峰”则让人仿佛看到了山峰的轮廓,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深远感。

  • 散入西洱海,倒映玉芙蓉。
    解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西洱海的美丽景色。”散入”意味着海水的流动,”玉芙蓉”则形容了倒映在水中的荷花,形象地展现了西洱海的清澈和美丽。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当年曾此洗兵甲,馀波无复藏蛟龙。
    解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昔日的战争与现在的和平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曾此洗兵甲”意味着曾经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而 “馀波无复藏蛟龙”则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已经愈合,留下的只是宁静和和平的景象。整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引发了对和平重要性的思考。

  • 山上多香草,白石无人扫。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山中自然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的原始和未经人工雕琢的美。”香草”一词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种类,还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而”无人扫”则强调了自然状态的原始和未经破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有客抱孤怀,结庐向幽岛。
    解析:这句诗通过描述一位客人独自居住在幽静的小岛上,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孤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独处和自我反思,而”结庐向幽岛”则描绘了诗人选择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寻找心灵的归宿,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渴望。

《雪屏歌赠赵考功》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和心灵追求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