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登祝融,高高几万丈。
赤乌海底来,忽在飞云上。
人世正溟蒙,阴厓走罔象。
圣人知其然,昧爽发昭旷。
岂不怀宴安,精神各有向。
一念不自拔,万窍生疑障。
安得日新人,惺惺无得丧。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登衡山》的一部分。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韵平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下面是逐句翻译:
- 我今日登上了祝融峰,高高的万丈山峰。
- 赤乌海底传来消息,突然出现在飞云之上。
- 人世间正处在一片朦胧之中,阴崖中出现了象形动物罔象。
- 圣人知道这是必然,在破晓时分发出明亮光芒。
- 难道不想享受安宁的生活,每个人的精神都有自己追求。
- 一念之间不能自拔,万千事物都成了疑惑与障碍。
- 怎样才能迎来新人呢?只有保持清醒,才能不被得失所迷惑。
关键词注释:
- 登(攀登): 表示登山的动作。
- 祝融 (Zhu Rong) : 古代传说中的南方火神,这里指代祝融峰。
- 几万丈: 形容山峰极高。
- 赤乌: 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龙。
- 飞云上: 形容山峰之高,仿佛云雾缭绕,触手可及。
- 溟蒙: 指模糊不清的状态,这里比喻人世的迷茫或混沌。
- 阴厓: 昏暗的山崖,可能是比喻困境或黑暗面。
- 罔象: 一种传说中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困扰或障碍。
- 昭旷: 明亮开阔,形容圣人的智慧和光明磊落。
- 怀宴安: 怀念安逸的生活。
- 向: 目标或方向。
- 一念: 一瞬间,指人的精神或行为。
- 自拔: 自行摆脱困境或诱惑。
- 万窍生疑障: 形容万物都成为疑问和障碍。
- 日新人: 新的人才,这里强调新鲜思想和活力。
- 惺惺: 聪明、机智的样子。
- 无得丧: 没有得失的心,意味着不执着于得失,超然物外。
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临祝融峰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隐喻,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的“一念不自拔”和“万窍生疑障”等表述,揭示了人在精神上容易陷入困境和迷惑的道理,而“安得日新人,惺惺无得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新思想的追求和对得失淡泊的心态。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