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材惭附骥,同诏入观文。
何意遭逢日,翻为聚散云。
名甘辞仕籍,身复远人群。
多少酬恩意,相看惟有君。
【解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四年(1344)秋,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翰林待制。程松溪是作者同年进士,此时已入为翰林院编修官,与作者同朝共事。诗人在京城时曾赋《寄同年程松溪》一诗,表达了对程松溪的关心和祝愿。全诗八句,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写程松溪入仕。“匪材惭附骥”,“匪”通“非”,言自己不是有才能的人而能附骥。“附”,指攀援,依附;“骥”指千里马。第二层写程松溪遭逢不幸。“何意遭逢日”,意思是:怎么会遇上这样的好时光?“日”,指好时光、良辰,此处也暗指仕途顺利、升迁之期。“翻为聚散云”,意思是说,本来应该如日中天,却反而如云中聚散不定。第三层写程松溪辞官。“名甘辞仕籍”,意思是说,他愿意辞官。“甘”,情愿;“辞仕籍”,指辞官。第四层写程松溪远离众人。“身复远人群”意思是说,他离开朝廷回到民间,远离了人群。“远”,指离开、远离。“多少酬恩意”,意思是说,有多少报答皇上恩情的心意呢?“酬恩”是指报答皇上的恩德,“意”是心愿。“相看惟有君”,意思是说,只有你一个人还相互看望着。“相看”,指互相看着对方。“惟”是只有的意思。
【答案】
寄同年程松溪
匪材惭附骥,同诏入观文。
何意遭逢日,翻为聚散云。
名甘辞仕籍,身复远人群。
多少酬恩意,相看惟有君。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翰林待制,而程松溪则已经入为翰林院编修官,于是写了这首送程松溪的诗。
首二句“匪材惭附骥,同诏入观文”,意思是说自己没有才能,只是侥幸地附骥而进,同被诏书征召入宫任职。这里用典,“附骥”即攀龙附凤;“观文”指的是翰林学士。作者在京师任翰林待制,而程松溪则已经入为翰林院编修官,于是有了这两句诗。
三四句“何意遭逢日,翻为聚散云”。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想到竟然碰上了好时光,却又如同飘游不定的白云一般。“逢”,是遭遇之意。“聚散云”比喻官场变幻无常,风云变幻,难以把握。
五六句“名甘辞仕籍,身复远人群”意思是说:本愿辞去官职,远离众人。“辞仕籍”,即辞官不做;“远人群”指远离朝廷。
七八句“多少酬恩意,相看惟有君”。意思是说:有多少报答皇恩的心意啊!但唯有你一个人还相互看望着。“惟”是只有的意思。
这首诗写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翰林待制的闲职上。而程松溪则已经入为翰林院编修官。所以,作者在京师任翰林待制时写了这首诗送给程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