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行遵汉水,何日扣柴扉。
柱上题应旧,门前树几围。
屋乌存故爱,邻烛念馀辉。
父客如相问,迟余共采薇。

【注释】

别廷质弟还白河先庐

庭,通“廷”,大堂。廷质,即李廷实,作者的堂弟。白河先庐:白河边上的故居。

汝行遵汉水,何日扣柴扉

汝,指你。行,去。汉水,即汉江。柴扉,柴草编成的门户,这里指故居的门。扣,敲。

柱上题应旧,门前树几围

题:题名。应旧:指故居。几围:几圈,几个。

屋乌存故爱,邻烛念余辉

屋乌:指家鸡。因古人有”乌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之语,故用以比喻怀念故里。余辉:指自己的余光。

父客如相问,迟我共采薇

父客:父亲的朋友。相问:询问。薇,野菜。采薇:采薇蕨(一种野生蔬菜),比喻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作者任监察御史期间,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语言平易质朴,意境清旷明丽,情调恬淡闲适,表现了作者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留恋之情。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送别之事。“白河”句承上启下,说明此次离别是告别故居,回归田园。“汝行”句交代此行目的地,是前往汉水流域的故居。“柴扉”句写故居的简陋。“叩门”、“柴扉”都是古代人家居生活的写照,而“柴扉”更是诗人所钟爱的意象,它代表着朴素、自然、宁静的生活氛围。“何日”两句写归途及归程中的情景。“何日”表明时间之紧迫;“扣”字写出了急切心情。“柴扉”和“扣”两个意象,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静的乡村环境之中,让人感到亲切、安详。

颔联承接前两联,进一步描绘故居情景。“柱上题”写故居的门柱上题着作者的名字,这是作者对家乡的一种思念。“门前树”写门前的树木。这句描写了故居的环境,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颈联写屋外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屋乌”一句化用了《诗经·小雅·斯干》“维鹊有巢,维鸠方居,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中的典故;“存故爱”三字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余辉”两句则是写夜深时分家人还在灯下劳作的情景。“余辉”一词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作者的孤寂之情。

尾联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父客”二字暗含了作者的身世。“相问”二字写出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孤独感。“迟余”二字写出了作者归隐后的悠然自得之情。“共采薇”一句更是点出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恬静优美,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