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寂寞滨,自谓此生足。
环堵翳蓬蒿,清阴覆园绿。
聊支风雨凌,宁与世缘触。
息交轮鞅稀,寡虑鲜情束。
蔬食不求馀,高趺惟弊服。
结习尘障生,虚妄薰陶熟。
苦淡视莫亲,浮萦互趋逐。
孰探天地和,心境湛敦复。
大哉艮始终,硕果契山木。

【注释】

  1. 负暄:冬日晒太阳。
  2. 其二:诗中第二句。
  3. 寂寞滨:冷落的河边。
  4. 此生足:此生足够了。
  5. 环堵:四周。
  6. 翳:遮蔽、遮盖。
  7. 清阴:清凉的树荫。
  8. 聊支:暂时支撑。
  9. 宁与:难道愿意。
  10. 世缘触:世俗的缘分。
  11. 息交轮鞅(níng)稀:交往的人少。
  12. 高趺(fū):指僧徒盘腿坐禅的姿势。
  13. 弊服:破旧的衣服。
  14. 结习:执着的习气、旧习惯。
  15. 虚妄薰陶熟:虚假的熏染、教化使人麻木不仁。
  16. 大哉艮(guàn)始终,硕果契山木:大哉是赞美,艮为山,终始是说事物的开始和结束,硕果即果实,山木指树木,这里借指人。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隐居山林后的闲居之思。诗人在这首诗里以“负暄”自喻,抒发自己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首联写诗人独自在冷寂的河畔散步,自我安慰道:“此生已足够”,表现出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

颔联描绘出诗人所居住环境的幽静,四周被蓬蒿遮挡,只有树荫覆盖着周围的景色。诗人在这里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颈联诗人表示自己不愿与世俗的缘分发生冲突,更愿意独自享受自然之美。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

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看法:他并不追求过多的社交关系,而是选择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并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烦恼。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喜欢独处、远离喧嚣,向往自然的生活。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