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
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
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
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
【注释】
经年:一年。竹扃:竹制的门。
二水:两条江流,这里指钱塘江和富春江。洲外:江中沙洲之外。碧:形容水色。千峰:山的峰峦。青:青色。
谩劳:徒劳,白费。山茗:山野茶。斋钟:寺内的钟声。垂白:白发;指年纪大。饱闻:听到很详细。高世论:高明的言论。穷经:研究经典。岩栖:在岩洞里居住。空愧:白白惭愧。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时值隆兴年间,诗人任提刑之职,退居家乡,闲居无事,于是重游旧地,追怀往事,遂有此作。
起句“天宁寺”,点出地点。诗人一反常态,竟说“经年不到”,其实他与天宁寺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曾得之、彭声之及雪印都是天宁寺中的僧人,他们常与作者谈禅论道,因此诗人对天宁寺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喜春浓”两句,写诗人重游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春意盎然,不禁欣然喜悦;又见门前竹扃未启,于是叩门进入,畅饮山泉烹煮的山茗,聆听寺内悠扬的钟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重游时的轻松愉快心情,也表现了他对天宁寺的眷恋之情,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的一生。“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前句写钱塘江和富春江汇合于西湖外,两岸青山绿树环绕,一片碧波万顷,景色十分美丽。后一句写远眺群山,山峰耸入云霄,宛如刀削一般,青翠欲滴,景色非常壮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而且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他对自己坎坷命运的不满。“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无心欣赏,只想喝上一杯清茗来消消暑气,同时还要倾听那悠扬的钟声来消磨时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进一步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感慨。
五、六句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叹。“垂白”,本指头发花白,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年事已高。“饱闻”,指充分听取或详细叙述。“高世论”指高明、正确的言论。“穷经”,指穷尽经书典籍的研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对于追求真理的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岩栖空愧老穷经”的意思是,我在山中隐逸的生活是徒然感到惭愧的。这里的“空愧”是指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的意思。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的遗憾。
全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