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飞将雏,千弩应弦倒。
万里搏单于,匈奴不堪扫。
箙中花箭尽,鼓死龙城道。
名败志不成,身与毡帷老。
日落望乡台,酸风嘶荒草。
子卿不相理,十年恨盈抱。

李陵

李陵,一名李绪,字少卿,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文学家。他因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表现英勇而被朝廷重用,但最终因战败而遭贬谪。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推崇。

诗详解

译文

李陵,飞驰如雏鹰,千箭齐发倒地。

长驱直入,万里追逐单于,匈奴无力再战。

箭尽弓折,壮志难伸,龙城之路终成绝响。

名节虽败,壮心未泯,身老骨衰仍守毡帷旧梦。

日落西山,望乡台上,寒风中听荒草嘶鸣。

子卿不辨,十年相思,怀抱恨意难以释怀。

注释

  1. 李陵:本名李绪,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因在对匈奴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被朝廷赏识,并被委以重任。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政治变故,最终被迫离开京城,前往边远地区担任将军。

  2. 雏鹰:这里比喻李陵年轻有为、充满活力,如同刚刚飞翔不久的雏鹰。

  3. 千弩应弦倒:形容李陵所率领的军队士气高昂,箭矢如雨般密集射向敌人。

  4. 单于:古代匈奴的最高首领称号,这里指匈奴的首领。

  5. 匈奴不堪扫:表达了李陵军队的强大实力以及他对敌人的压倒性优势。

  6. 花箭:形容箭如花朵般绚丽多彩,象征着战场上的华丽攻势。

  7. 龙城道:指战场,龙城在这里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8. 毡帷老:形容李陵年老体衰,生活困顿,无法享受应有的荣华富贵。

  9. 望乡台:一种象征性的场所,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10. 子卿:李陵的小名或别称,这里指他的弟弟。

  11. 十年恨:表示李陵因失去权力和地位而深感不满和怨恨,这种情感持续了整整十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李陵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李陵英勇无畏的战斗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威严和勇气。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李陵的挫折和失败,传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名败志不成”一句,深刻地揭示了李陵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权力和地位,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失落和不甘。此外,诗中的环境描写也富有诗意,如“望乡台上,酸风嘶荒草”,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于李陵孤独和凄凉处境的理解。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对李陵这一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敬仰之情。

《读史述·其九·李陵》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英雄的诗歌,更是一个关于忠诚、荣誉与命运的深刻探讨。通过对李陵一生的回顾,魏学洢展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悲剧色彩的历史画面。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和荣耀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它启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代,忠诚与勇气都是值得尊敬的品质,而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利,更是心灵的平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